心理健康輔導中心-小華的心理咨詢中心,是山東省精神衛生中心臨床心理科主任、主任醫師、副主任醫師、主治醫師、精神科醫生等組成的心理咨詢科室,經常會接到來訪者們的咨詢。
這個科室以開放、寬松的咨詢關系和較性化的治療技術,設有獨立的心理咨詢師和危機干預小組,主要服務于有厭學、情緒障礙、頑固、抑郁障礙、焦慮癥、強迫癥等精神疾病的青少年。
情景三:厭學、沉迷游戲
近日,12歲的小文(化名)因與同學發生矛盾,被家長接回家。經詳細詢問得知,小文從小學開始就特別厭學,總是想著玩游戲,初中畢業后就輟學了。現在他在工地上打工,經常遲到早退,也不好好學習。
小文一直是老師和家長眼中的“問題學生”,學習成績在班級里處于中等偏下水平,父母希望他能考出好成績,不僅對他寄予厚望,而且認為他將來能考上一所985大學,未來肯定沒什么出路。但小文不僅對游戲十分沉迷,還多次與父母爭吵,甚至以死相逼,簡直把父母折磨得“身體都衰竭了”。
為了讓小文戒除游戲癮,父母對他進行過無數次打罵教育,但小文卻仍然不理解父母,對父母的打罵只當是耳旁風,根本不聽勸解,甚至一次比一次嚴重。無奈之下,父母只能把小文的手機沒收了,但從此以后,他便將自己的生活重心徹底拋在了游戲上面。
游戲仿佛成了小文的“最好朋友”,生活重心不再是父母,他便不再是電腦和手機了,整日與游戲為伍。為了讓自己的生活重心從游戲轉移到學習上,小文開始戒除使用手機的陋習,并在學習成績方面作出努力。
可是在中考結束后,小文的成績仍然沒有什么起色,讓小文的父母很是著急,他們找了很多人,希望能幫孩子解決這個問題。
孩子上高中后,小文開始漸漸疏遠了父母,不再與他們交流,以至于現在整個高中階段,小文都沒有與父母交流。
而這是父母唯一能說出真相的機會。
孩子需要的是父母相信他們自己,當他們感覺自己是被信任的,父母就是孩子的靠山,孩子自然也就愿意向父母傾訴他們的心聲。
因此,作為父母,面對孩子的這種情況,首先要相信自己的孩子,并且讓孩子感受到來自父母的信任。
很多家長不相信自己的孩子有能力處理好自己的事情,認為自己不需要依靠孩子。
但是,家長們也不要放棄自己的這份信任,認為自己能夠做到的事,就要自己去做。
如果家長們總是認為自己能夠把事情做好,那么你給孩子信任就沒有問題了。
2、 認可孩子,給孩子鼓勵和信任
父母們在日常生活中,要學會認可孩子,鼓勵孩子,相信他們。
認可并不是縱容孩子,讓孩子成為一個不優秀的人,而是在教育的過程中,孩子能夠被父母看到,被父母欣賞。
所以,不要吝嗇于給孩子肯定和信任,讓孩子感覺到自己的價值感。
3、 認可孩子,讓孩子更加自信
當家長們看到孩子身上的閃光點時,他們更加贊賞孩子,鼓勵孩子,給孩子更多的信心和勇氣。
當孩子失敗時,他們也更加有勇氣去嘗試,去努力改變自己。
家長們要注意,在表揚孩子的時候,不要吝嗇于用簡單的話語來表揚孩子,這樣孩子才會得到肯定和鼓勵。
4、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圍,讓孩子更加自信
“對孩子來說,父母是最好的榜樣。”
盡管孩子的成績總是停留在七八十分,但是他們也在努力,這并不是一個貶義詞,只是作為家長需要多學習。
如果你想讓你的孩子有出息,那么作為家長也不能過于苛求,這樣做會讓孩子陷入焦慮,同時也會讓孩子缺乏自信。
要是他們總是每次考試都在前幾名,父母就該多多鼓勵,讓孩子變得更加自信,這對于孩子來說,也是一件好事。
孩子畢竟是孩子,有時候他們做一件事情,可能會遇到一些困難,而父母如果一直對他們的學習成績過于關注,那么就會讓他們覺得自己的成績已經很差了,父母是不會對他們好的,這就會讓他們變得非常的自卑。
其實父母是希望通過這種方式來提高孩子的成績,但是卻沒有考慮過這樣做對孩子會有什么樣的影響。父母要知道,這樣的行為,只會讓孩子越來越不自信,失去信心,對于父母來說也是一種傷害。
不要打擊孩子的自信心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多鼓勵,多認可孩子,要學會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不要總是拿他和別人家的孩子做對比,要學會看到孩子的優點,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只要父母懂得去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那么孩子才會擁有更加陽光的人生。
因此,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父母應該多鼓勵孩子,讓孩子擁有更多的自信心,這樣才能激發出孩子的潛能,促進孩子的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