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不叛逆,青春期不叛逆,你家孩子青春期不叛逆嗎?
咨詢中,聽過這樣一個案例。
爸爸媽媽、女兒,本來今年7月底開始厭學,但因為請假次數的增多,干脆在家天天玩手機,媽媽一氣之下,給他們兩個手機,幾個月不眨眼,就給自己套上了厚厚的罩子。
手機成癮,不僅會對孩子造成身體傷害,對大腦也有影響。
長期沉迷于手機的孩子,很難集中精神,專注于學習,記憶力下降。
經常玩手機的孩子,會對運動鍛煉表現出消極態度,導致運動能力低下,進而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
手機讓孩子患上抑郁癥
有專家表示,花費在手機上的時間越多,越喜歡宅在家里的人,患上抑郁癥的幾率就越高,經常玩手機的孩子患抑郁癥的比例遠高于一般孩子。
手機損傷腦神經
孩子的生理構造和生理形態與成人不同,手機、平板電腦等無線電設備產生的電磁波輻射對兒童神經系統的傷害遠大于成人,過度接觸電磁波輻射對兒童健康狀況和認知力會產生一定影響。
手機耽誤孩子學習
喜歡玩手機的孩子,習慣了手機帶來的輕松愉悅的信息,對知識學習感到枯燥乏味,學習成績下降,受到指責后更需要在手機網絡里找到慰藉,形成惡性循環之后,孩子逐漸喪失求知欲,產生厭學情緒。
整天沉迷于手機世界里,花費在學習上的時間、精力自然就少了,久而久之,學習成績必然下滑。
在中國家長還在縱容孩子玩手機的時候,
看看法國出臺了一個什么舉措?
禁止中小學生在學校使用手機!
新法案規定,學生在整個校園和教室都不得使用手機;
據統計,12-17歲學生手機的普及率已經達到90%;
中小學生禁用手機是馬克龍上臺后提出的重要舉措之一;
法國教育部部長宣布,這一舉措將在18年9月開始實施。
想想時代真的變化的太快,以前我們小的時候沒有手機不會出現這種問題,現在越來越多的中小學生過早的帶上了近視鏡。
其實不光法國,歐洲很多國家也陸續出臺相關政策,雖然我國還沒有任何針對中小學生手機使用禁令,但希望家長引起重視!如何引導孩子合理使用手機、防止孩子過度沉迷手機?
我想,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應該采取不同的干預措施。
1-3歲:盡量不讓孩子接觸手機
主要原因有二:
1.幼兒的視網膜要到12歲才能發育完善,在此之前都應該盡量少接觸手機類電子產品。
2.兩三歲接觸電子產品(手機游戲/電視)越多的小朋友,在七八歲發生注意力障礙(比如多動癥)的可能性也越大。
正確做法:
1.父母盡量不在孩子面前玩手機,多與孩子互動、主動更新孩子的玩具等。
2.父母手機中拒絕下載任何游戲,以防孩子因游戲上癮而索要手機玩。
3.如果孩子對手機好奇,可向孩子示范打電話、發語音、拍照片等,建立孩子對手機用途的正確認知。
3-6歲:盡量不讓孩子接觸手機游戲
不少父母為了圖一時清凈,偶爾會把孩子丟給手機游戲“照看”。但3-6歲的孩子還小,自控力不足,一旦接觸游戲,極易上癮。
因此,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可以適當接觸手機游戲,如讓孩子明白手機可撥打電話、可與人聊天、視頻等基本用途,但一定要遠離手機游戲。
正確的做法:
1.父母家人手機去娛樂化,即刪除游戲、音樂、視頻等各類視頻,若孩子對手機好奇,可與他約定好玩游戲的時間,并盡量避免他與手機接觸,如讓孩子明確手機除了游戲,學習也可以使用手機,但盡量遠離手機游戲。
2.給孩子買個玩具,培養孩子喜歡閱讀的興趣,多買一些益智類的玩具,如拼圖、積木、積木,或者帶孩子到戶外去玩耍,鼓勵孩子多交朋友,不在手機游戲中尋找同伴。
3. 手機游戲可以玩,但要有“度”
面對孩子玩手機,很多父母會采取一些極端的方法來制止孩子玩手機游戲,比如打罵孩子,結果適得其反,不但沒有讓孩子戒掉網癮,反而導致親子關系變得更加緊張。父母要掌握好“度”,合理引導,避免適得其反。
“度”是指什么?
我們要注意的是,在阻止孩子玩手機游戲的過程中,要把握住孩子的心理,用合理的方式方法去約束孩子,如果孩子還比較小,父母可以適當的降低一些要求,給孩子更多的空間,讓孩子在規定的時間內玩手機游戲。如果孩子已經習慣了玩手機游戲,也要給予一定的時間限制,如有必要,允許孩子玩30分鐘、60分鐘,玩完后要給孩子一定的獎勵,這時孩子也是很樂意接受的。
2.轉移孩子注意力
當孩子的時間不多了,自然就會對手機游戲產生興趣了,父母可以讓孩子多去戶外活動,來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3.適當的玩游戲有助于孩子的智力開發
手機游戲的開發智力,并不需要靠游戲,孩子對游戲的理解能力都是通過游戲來提高的。而且玩游戲的時候,也可以讓孩子獲得很多的知識,讓孩子的大腦得到更好的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