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講座
鄒小兵說,9歲以前是兒童階段非常關鍵的時期,特別是在小學,是一生中比較關鍵的時期。一般來講,6歲之前的孩子,父母對其影響巨大,即使父母再有撫養教育陪伴的作用,他們也會遇到很多的困惑。
13歲之前的孩子,父母對其影響很大,親子關系也不見得很好。12歲之前,孩子處于一個權威的狀態,此時的孩子更需要父母的尊重和鼓勵,鼓勵和包容,陪伴孩子度過這個危險的階段。
12歲之后的孩子,開始進入青春期,父母應該更加注意與孩子溝通的方式。平時要注重與孩子的溝通,引導孩子培養興趣,增加孩子的生活體驗。
15歲之前,父母要對孩子進行教育疏結合,孩子的第一個叛逆期有三個叛逆期。
1、2-3歲
如果是2歲之前的孩子,父母一定要注意把握住孩子第一個叛逆期的教育黃金期。不要因為孩子出現叛逆的行為,就對孩子大吼大叫,或者是打罵孩子。
而是應該在孩子第2-3歲之前,就對孩子進行教育,讓孩子明白自己的行為會帶來哪些影響。孩子的模仿能力會越來越強,并且也會運用到生活中去,學會理解他人。
父母在孩子第1-3歲之前,要通過講故事等方式,鍛煉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讓孩子學會基本的社交禮儀。
孩子在兩歲之后,就會進入到更高層次的思維層面,所以父母在這個時候,一定要注意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讓孩子理解事情的邏輯。
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除了要注重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外,更應該注重培養孩子的逆商能力。
那么在孩子三歲之前,父母應該怎樣培養孩子的逆商呢?
1.引導孩子的行為
在孩子小時候,他們的想象力是非常豐富的,并且對世界充滿著好奇,家長可以通過與孩子玩一些具有想象力的游戲,來培養孩子的逆商。比如說:“你拼裝一個氣球,媽媽和你一起高興。”“你拼裝一個飛機,爸爸和媽媽玩一下積木,媽媽和爸爸坐在一起玩積木。”“你拼拼圖中的每個數字,我們一起觀察這個數字。”
2.培養孩子的情商
比如說孩子在做某件事情的時候,總是容易被其他的事物所干擾,那么我們就可以用孩子感興趣的事物,吸引他的注意力。孩子喜歡畫畫,我們就可以帶著孩子玩積木或者是在陽臺或者是地上畫一些色彩豐富的玩具,這樣的陪伴可以增加孩子的情商,培養孩子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孩子的情緒其實都是需要我們家長去關注的,尤其是孩子在遇到一些小挫折時,當孩子有情緒,有情緒感受時,我們可以和孩子說:“媽媽知道你現在很難過,這個小朋友是喜歡你的,他有時候也會有點害怕,你現在很開心。”這樣就能幫孩子建立起安全感,同時孩子也能夠了解到家長的情緒。
當孩子犯錯誤時,我們不要總是馬上批評,因為批評只是我們對孩子的一種教育,而不是對孩子本身的一種懲罰,這對孩子本身的傷害也非常大。孩子容易產生叛逆情緒,不聽父母的話,這種情況如果沒有及時糾正,不僅會導致孩子成年以后不聽父母的話,甚至會影響他的一生。
孩子的成長要經歷三個叛逆期,第一個叛逆期是2-3歲的時候,這個階段的孩子開始對世界有了自己的認知,他們有了屬于自己的想法,有了自己的獨立的思想,還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思維方式去生活。這個階段的孩子就是半成熟半幼稚,對事物的認知就是不全面,有時候不是不聽家長的話,而是不聽老師的話,很多時候老師說的話有可能是錯的。
他們會聽自己的話,但是不愿意聽別人的話,就會產生叛逆期,這樣也不利于他的成長,有時候還是要多溝通,他們才會聽我們的話。
第二個叛逆期是7-9歲,在這個時期,孩子已經有了獨立的思想意識,他們覺得自己已經長大了,可以獨立了,不希望再受到父母的管束,所以孩子的脾氣也會很大,非常倔強。
這個時期孩子非常需要家長進行正確的教育,但是很多家長的教育方式并不正確,甚至有的時候會對孩子進行打罵教育。當孩子出現叛逆的情況時,很多家長的做法很容易讓孩子叛逆,讓孩子不再聽自己的,孩子在叛逆期的時候有很多家長會用暴力的方式對待孩子,有一些家長會采用比較極端的手段去對待孩子,他們覺得只有這樣孩子才能成才,因此對孩子的打罵是非常的懈怠,
在這個階段如果家長使用較為嚴厲的手段逼迫孩子聽從自己,那么孩子會變的比較沒有擔當。
有些孩子的叛逆會讓家長非常的崩潰,很多家長會因為孩子的叛逆期沒有控制好,導致他們經常在吃飯時處于一個叫喊難受的狀態,所以會對家長進行打罵,從而在這個階段中他們會選擇了逃離。
有些孩子在這個階段會有一些看似非常乖巧的行為,可是這個時候的孩子,他們依舊會變得非常的叛逆,因為他們想要脫離父母的控制,所以他們不愿意服從于父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