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娃叛逆期怎么處理?
首先,要理解娃娃們這一時期的特點。
叛逆期是指兒童青少年正處于心理的過渡期,其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日益增強,迫切希望擺脫成人(尤其是父母)的監護。他們反對父母把自己當小孩,而以成人自居。為了表現自己的“非凡”,他們也就對任何事物都傾向于批判的態度。
正是由于他們感到或擔心外界忽視了自己的獨立存在,叛逆心理才因此產生,從而用各種手段、方法來確立“自我”與外界的平等地位。叛逆心理雖然說不上是一種非健康的心理,但是當它反應強烈時卻是一種反常的心理。
少年叛逆期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過程,家長在孩子的叛逆期往往控制不了,容易對孩子動手,結果就是不管用什么辦法,不僅傷了親子關系,也破壞了家庭氛圍。
1、二歲到6歲,孩子的自我意識高速發展,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追求,甚至會故意和家長唱反調,總是“不聽話”。
很多家長對此感到很頭疼,這個階段的孩子開始出現自我意識的發展,并且容易和家長唱反調。
這是因為這個階段的孩子思維已經運轉得很快,但是語言表達能力還不足以應對復雜的事情,因此孩子經常出現情緒化的情況,比如在和別人吵架的時候經常會因為一些小事就開始大哭大鬧。
2、六歲到十一歲之間的孩子,經常會表現出強烈的反抗情緒,這也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必經階段,因為在這個階段的孩子,已經逐漸有了自己的思維方式,在不同的階段都會有不同的特點,這些特點已經不是孩子的專屬,而是每個孩子都會經歷的,父母也都會有的。
但是作為父母,對于孩子的這些特點是非常渴求的,所以父母一旦察覺到孩子出現異常情況,便要及時
的給予關懷,從而培養孩子獨立的能力,就如同一些著名的成功人士們在面對孩子叛逆期的時候,敢于面對別人的過分打壓,那么他們也能夠更好的理解和應對別人的誤會和不公正的批評。
因為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與孩子之間隔了一層障礙,父母必須要學會適時的放手,在這個過程中和孩子建立起信任感。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會經歷很多大大小小的事情,而每個孩子的性格、秉性、品性,和處事風格等都是有所不同的,作為父母,就需要根據自家孩子的性格、品性來去引導。
需要注意的是,不論什么樣的性格,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父母都不能只看到孩子的錯誤,要知道孩子犯錯誤的時候,他們也是很無助的。
所以,父母不要總是盯著孩子的錯誤不放,也要給孩子足夠的包容、理解和耐心,和孩子一起成長。
“世上沒有完美的父母,也沒有完美的孩子,更沒有完美的父母。”
《陪孩子走過每個關鍵期》
作者:珍妮·德魯姆
出版社:美國 1998
適讀年齡:3-6歲
繪本推薦:
《大衛,不可以!》
大衛·德魯姆和大衛·德魯姆
蓋茨·蒂凡爾是美國著名的青少年教育家,他們將一個個有生命危險的人放在滾燙的沙漠中以驚人的速度成長。
《大衛,不可以》是一本關于孩子為什么要上學的書,在書中每個孩子都要講述自己在學校里發生了什么,和小伙伴們打架的故事,一起用暴力解決問題。
他的用一只受傷的小動物受傷的情況,通過老師來糾正他的行為。
當大衛看到這些小動物表現出任何不尊重他人的行為時,他的內心就會感到很難過,而老師也會因此而對他格外的關注。
他很快就把這些小動物們的行為與負面的情緒聯系起來,并且找到應對之策。
所以,對于有情緒問題的孩子,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接納孩子的負面情緒。
并且,對于已經出現情緒問題的孩子,父母要做的就是及時幫助孩子,帶孩子去看醫生,找專業的心理醫生,通過談話來改善孩子的行為,進而改善孩子的情緒。
當孩子出現情緒問題的時候,請家長首先冷靜下來,以一種開放的態度去傾聽孩子的心聲。
2、學會正確引導孩子
很多家長在孩子出現情緒問題的時候,總是會用嚴厲的態度去對待孩子。
或者是對孩子進行訓斥,或者是打罵,這只會讓孩子的情緒問題變得更加嚴重。
而孩子的情緒問題并沒有解決,這個時候,家長也不能及時的去引導孩子,而是要選擇以一種更加嚴厲的方式來進行解決。
這時候家長就需要學會正確的引導孩子,如何幫助孩子處理好情緒,這也是家長需要學習的。
家長可以學習一下“三明治”效應
,分別是由以下四步驟來進行,讓孩子學會接受。
1、 準備個小碗
當孩子出現情緒的時候,家長可以準備一個小碗,比如說飯碗,可以是孩子愛吃的點心或者是點心或者是水果。
因為當孩子吃過后,這些食物就會出現在孩子的碗中,孩子并不會輕易地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