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就是學不好(語文成績跟不上有什么好辦法)
馬老師研究閱讀理解八年,孩子成績不好,家長非常著急,這種心情我完全能理解,即使很多報名了我課程的家長也會私信我問:馬老師,孩子學這一門課程就可以了嗎?還可以通過什么方法來提高閱讀理解,提高寫作文的能力?要不給他買本練習冊做一做?還是讀點課外書?孩子的語文成績真的是一塌糊涂呀!
初高中學習是孩子處于青春期的階段,也是孩子學習當中最關鍵的六年,因為它涉及到了中考與高考,左養中學教育賴頌強再講孩子的學習方法和考試心里調節的直播課里,系統的講解到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效率,提升考試時候的心理素質,從而提升學習成績。
我也一直說,咱們要做長期主義,如果孩子成績不好,那也不是一天兩天落下來的,那要補上去也要一個時間過程啊,每天進步一點點,孩子的境況就會發生改變。哪有什么速成的方法,語文學習一定要打好基礎,系統學習,時間花在哪,成功就在哪。
一、語文學習的重要性
由語文試卷的三大板塊我們可以知道,閱讀和寫作是重頭戲,你肯定聽說過,語文為王。得語文者,得天下。就是很多學科都不考了,那語文還得考,你說重要不重要?
現在高考語文的卷面,由原來的7000字,增加到了10000字,思辨性,復雜性,擴展性大大增加了,很多同學甚至都答不完試卷。

所以想要順利考上大學,考上好的大學,語文是重頭戲。
很多家長,小孩才小學一年級,甚至才幼兒園,都加我微信,說要為孩子的閱讀做準備。你不學,別人照樣在學。
所以,在中小學階段,就抓孩子的語文,這樣的家長值得點贊。
二、既然語文這么重要,如何學會有效閱讀呢?
在我多年的教學經歷中,曾遇見不少同學喜好讀書,但語文成績并不怎么樣。我一直在強調過閱讀理解是鑒賞分析的能力,不是我們主觀閱讀的感受,是需要閱讀的方法的,孩子掌握了方法,你讓孩子再去讀文章,吸收到的知識肯定是不一樣的
以朱自清的《背影》為例
掌握了方法,孩子就能把這篇文章從主題、文章結構、標題、素材等方面進行分析,就像拆汽車零件一樣,每部分都能拆下來碼放整齊。
1、主題是什么呢? 原來是通過父親在車站給兒子送行情節的描寫,表達父親對兒子深沉的愛和兒子對父親的懷念。
2、結構是怎么寫的?哦,原來是開篇點題了,第一部分寫了….,第二部分寫了…..,第三部分寫了…..
3、標題是他為什么不用“思念父親”呢?那不是更能表達主題嗎?哦,原來這可以作為文章的線索,可以用細節打動人心吶!
4、如何表達父親對兒子的愛呢?都用哪些素材呢?素材一….素材二….素材三…..
甚至可以通過拆解閱讀一篇文章,自己模仿一篇相似主題的文章。
第一步,可以找一個在這個事件中父親/母親特別讓你感動的點,然后第一段就開篇點題:我特別忘不了的是….
第二步,找到這個事件中讓你動容的幾個小細節,然后詳細地寫那些讓我們感動的點
第三步,升華一下這種情感。
還可以寫成作文讓老師點評,老師給予反饋,有了反饋就會總結經驗啊,原來親情類的文章這樣寫更好。這是不是既可以提高閱讀能力,也可以提高寫作能力了呢?
在閱讀的過程中,有幾點習慣是要做到的:
1、隨時勾畫圈點的習慣
有些同學,讀完一篇文章或一本書,卷面干凈得不得了,那反而不是好事。一定要用馬老師說的圈畫閱讀法,去圈畫出值得我們重視的地方,批注引起我們思考的地方或觸動我們情感的地方,一定要拿起筆來,隨手勾畫圈點,恭喜你,你養成了一個良好的閱讀習慣!
2、學會發現和賞析文章好詞妙句
詞語賞析題、句子賞析題、句段賞析題是中考重點考察的知識點。某某詞,用得好,好在哪里?換另外一個近義詞行不行?這個句子在文中起了怎樣的作用?采用什么樣的表達方式?什么樣的修辭手法?這個段落,在寫作上有什么特點?對表達思想情感有怎樣的作用?這些都是非常常見的閱讀題。
你要是平時讀書過程中,善于圈點勾畫,善于思考遣詞造句的作用,善于品悟好詞好句的魅力,再學習一些這類型題目的解題思路,考場上,你絕對有優勢!
3、及時記錄和概括總結
也許,說你沒有及時記錄和概括總結,你會覺得冤枉。
我怎么沒有及時記錄呢?我怎么沒有概括總結?老師上課講的,我都一字不落地記在筆記本上了,媽媽給我買的課程講析上那些重點內容的概括總結,我看了,并且在書本上都有記錄。
孩子,你若真的做到了這些,我為你的認真點贊。
什么才是好的記錄和總結?
一定是那些真正屬于你自己學習后的體驗,感悟,心得。
這些文章寫得這么好,我們肯定要學習他們寫得好的地方呀!
◆比如,這篇文章,題目起得特別新穎,亮眼,在閱讀理解上,你可以想想它這個標題的含義是什么?作用又是什么?在作文上,你可以品味一下,思考一下,它屬于作文哪一個話題的范疇,你再寫這樣一個話題的作文,是不是也可以借鑒一下?
◆比如,這篇文章,布局謀篇上,有自己的獨到之處。又或者,每一段各寫一個內容,表面上不相關聯,但都與主題有關。或者,這篇文章,開頭,結尾很有特點,相互照應,開頭干脆利索,結尾點題升華主題……如此這些,你在閱讀的時候,若能發現,若能有自己的感受,你隨時記錄和總結,這些段落有什么作用?同時,是不是也可以提升自己在寫作文時布局謀篇的能力呢?
◆再比如,你閱讀一篇寫親情的文章,你就思考一下,這篇文字,作者是如何選擇材料的。,能體現親情的事情很多,作者為什么不選擇媽媽送傘,爸爸照看病中的我這樣的所有家庭都會有的尋常事情寫?而是選擇自己家庭發生的,獨有的事情來寫?你若能養成這樣的閱讀思考習慣,那么,你寫作文時,一定能避開內容不新穎,選材陳舊,這些雷區,順暢地寫出自己獨有的生活體驗,感動你的第一讀者——閱卷老師,那么你拿高分,拿滿分,就不是什么虛無的夢想啦!
閱讀與寫作,是永遠捆綁在一起的,千萬不要它們分開,讀書,就是借鑒別人的經驗和方法,化作一種能力,來使自己能夠順暢的表達思想,情感,達到與人交流,使社會,使周圍的人,對自己有一個充分的了解和認識。
這個能力,就是作文能力。
因此,我們一定要掌握好閱讀理解的能力,去揣摩字詞句段篇,讀懂它們,研究它們,最終助我們形成作文能力!??????
覺得有用,就趕緊點贊、收藏、轉發吧!方便和孩子隨時翻閱復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