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家庭作業美篇(開展家庭體育鍛煉,為孩子健康成長奠基)
為了在特殊時期為家長提供特別的家庭教育指導,全國婦聯推出了“特殊時期 特別家教”微信欄目,家長可以通過家庭教育微課學習家庭教育知識。
家庭教育是每一個父母必修的課程,國家也推出家庭教育促進法,主要是如何通過家庭教育的培養,讓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家庭教育應實現三個目標:第一個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第二個孩子綜合素質的培養,第三個孩子的完成學業,家長你認可嗎?
家庭體育,在孩子心中植入“運動情結”(特別家教1147期)
日常生活中,家長是否喜歡體育運動,是否經常和家人一起共享家庭體育活動,體驗強身健體的樂趣,營造一個愛運動的家庭氛圍,幫助孩子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這些都將對能否在孩子心中植入“運動情結”產生重要的影響。
兒童青少年有沒有養成愛運動的習慣,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家長對運動的態度。一項對6個城市2000多名中小學生進行的調查顯示,在課余時間缺乏體育運動的孩子中,他們的父母有60.6%平時不進行體育鍛煉,而父母平時喜歡運動,孩子參與運動的比例也相應更高。
不可否認,近年來隨著體育被納入學業水平考試、中考,家長也開始重視提升孩子的體育技能,不能讓體育給孩子的總成績拖后腿,送他們到校外機構參加培訓,將考試項目作為孩子鍛煉的主要內容。但是,這種“抄襲”學科培訓方式的應試做法,忽略了家庭體育活動對孩子終生運動能力和興趣的培養,對孩子運動習慣的養成作用甚微。
所謂家庭體育,通常是指在由家庭成員自發組織和參與的,形式、項目、場地靈活多樣,以通過體育鍛煉活動滿足興趣愛好、豐富家庭生活、達到休閑娛樂、實現強身健體和促進家庭穩定為主要目的的體育活動。
家庭體育活動收獲的不僅僅是強身健體,它也是家庭教育的良好手段之一。
在家庭體育活動中,孩子的膽怯、怕累、畏懼困難、喜贏懼輸、缺乏耐心和毅力等弱點自然流露,家長可以借助具體的運動鍛煉內容,引導和鼓勵孩子大膽嘗試、有勇有謀、堅持不懈、自信自強、重視和藐視困難,學習與人合作,平和看待輸贏,釋放內心不良情緒,獲得心理上的愉悅,逐漸強大了自己的內心……這些都是寓教于樂的家庭教育,有利規避了嚴肅的教育情境引起青少年兒童產生逆反心理而達不到教育初衷的狀況。同時,也能潛移默化地激發孩子的運動興趣,使他們不知不覺地愛上某項運動,并將其看作是自己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項內容。
一家人沉浸在體育活動中,家長陪伴孩子的時長、親子溝通和良性互動的頻次、親子間的情感交流都會自然增加,減少了孩子宅家玩電子游戲、看電視或電腦屏幕的時間,也減少了因孩子使用電子產品而產生的親子沖突和矛盾。從這個角度上說,家庭體育活動更容易建立穩固的親子關系,無形中也增進了家庭成員間的親密關系??梢哉f,家庭體育活動能在家人之間起到很好的潤滑作用,由此推及到孩子的社交,也有助于孩子融洽與伙伴的關系,增強其社會適應能力,為未來走入社會打好基礎。
父母安排家庭體育活動一個便利的方式是帶動孩子和自己一起做,將自己的運動愛好轉化為家庭的運動愛好,成為家庭生活中的“必修課”,孩子自然會被感染。比如喜歡各種球類、跑步的父母,安排每天固定的時間,家人一起打球、跑步、跳繩、踢毽子;喜歡游泳的家長一周安排兩次或多次家庭游泳時間,從戲水開始教孩子不怕水、喜歡水,然后請教練系統教孩子學習游泳,等孩子掌握了游泳技能,一家人就可以在游泳池內展開擂臺賽或任由孩子隨心所欲地游泳、潛水、嬉戲。
周末或節假日,一家人騎單車出行,當下較為流行的“長安街騎行”或郊外自行車道騎行都是很好的選擇。途中,親子相互督促、相互鼓勵,共同享受堅持運動的快樂,還可以沿途了解北京的歷史變遷、建筑文化和四季自然景色。到郊野或景點徒步旅游、登山,在領略自然風光、人文景觀、陶冶身心的同時,呼吸新鮮空氣、曬曬太陽、活動肌肉筋骨。
居家健身是家庭體育的一部分。瑜伽、跳操、舉啞鈴、頂球、玩飛鏢、做力量練習、做仰臥起坐和俯臥撐、親子單腳站立比賽等這些對空間要求很低的運動,在室內或陽臺就能完成,卻能讓居家健身充滿樂趣,時間安排上也很靈活,在飯后或孩子學習的間歇全家集體上陣,其樂融融。住高層的家庭,大人和孩子一起“拒絕電梯”,也可以每天安排半小時的爬樓梯比賽或者計時爬樓梯挑戰賽。
另外,父母可根據孩子的身體特點、運動短板和弱項,有針對性地安排一些體育練習。比如孩子的身體耐力不夠,家長堅持和孩子一起長跑、游泳、登山,有意識地增加運動的時長和強度;對于身體協調性差的孩子,可以做親子平衡練習、壓腿練習、單腳站立,以及瑜伽的基礎動作等,能有效提高孩子的耐力水平和身體的協調能力,也能磨煉意志。如果孩子對一項或幾項運動感興趣,家長最好能順應孩子的興趣,心甘情愿地做孩子的玩伴和陪練,多提供練習的機會,讓孩子掌握一項乃至幾項擅長的體育技能,形成自己的體育“長項”“強項”,“運動情結”水到渠成地被植入孩子的內心。
家庭體育活動,既有動作簡單、趣味性強的體育游戲,如由猜拳決定雙腳跳、單腳跳、往返跑等,也有動作復雜、競技性強的體育賽事,如兩人對打的球類比賽等,但無論哪項運動,一家人都要遵守如“輸者下場,替換上家庭其他成員”等相應規則。這些鍛煉的具體內容、計劃和獎懲規則,應由家長與孩子共同制定,在實施過程中相互監督和提醒,不可隨意違規、耍賴。如此,孩子才容易養成良好的規則意識和契約意識。
隨著二孩、三孩家庭的增多,父母多選擇些有趣味性的體育活動,激發孩子的興趣。多鼓勵小孩子大膽、勇敢、積極參加,引導大孩子對弟弟妹妹多一些耐心、接納和包容,耐心教給他們一些運動方法,提高他們的運動技能。家長用心安排家庭體育活動,潤物無聲地將“育”滲透在運動之中,這也是家庭體育給予孩子的超越運動能力的一筆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