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喜歡說謊的心理是什么原因(小孩為什么喜歡說謊)
孩子學習?對于所有的家長來,最關心就是孩子的學習,對吧?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成績呢?影響孩子學習成績的因素有哪些?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影響孩子學習的主要因素有22條之多,家長你了解幾條呢?
《狼來了》是家喻戶曉的童話故事,講述的是一個放羊的小孩因為無聊,通過抓弄別人而尋開心,故事的結果……
家長經常通過這個故事來跟孩子講道理:“小孩不能說謊”。
但事實上,家長往往才是那個“放羊的孩子”!不相信的話,看完下面的故事你就懂了。
“很快了”
在小麗5歲的時候,爸爸媽媽帶著她參加一個同學的婚禮。在婚禮現場遇見了好幾位多年沒見的老同學。
“你爸爸以前可是我們班里讀書最厲害的!每次都拿第一名?!?/p>
話剛落,老同學轉向小麗的爸爸說道:“那現在應該混得不錯啊,買房買車沒?”
小麗爸爸的臉瞬間紅了起來,摸摸自己的后腦勺,臉上強掛笑容,點了點頭,小聲地說:“買了買了。”
婚禮結束回到家后,小麗興奮地問媽媽:“爸爸剛剛說買了車,是真的嗎?”
“嗯,很快就有了?!甭牭綃寢尩幕卮?,小麗高興地跳了起來。
接下來的每天,小麗都會問媽媽什么時候能看到新車,媽媽每次的回答都是“快了”。
已經過去了幾個月,小麗依然是沒看到車子。到后來,小麗似乎意識到什么,也從此沒再問媽媽了。
?
“你怎么總是這樣”
在小麗7歲的時候,爸爸媽媽帶著小麗和鄰居家的孩子一起去游樂園玩。
小麗特地背上了媽媽給她新買的水壺。
在中午休息的時候,小麗在找水喝,卻發現她的水壺不見了。
她著急地問爸爸,希望得到爸爸的幫助。
爸爸知道后,非常生氣,還當眾狠狠地訓斥了小麗:“你怎么總是這樣!”
小麗頓時放聲大哭。
不想挨罵
在小麗12歲的時候,班級統一給學生購買了電子計算器,用于數學學習。
小麗的數學成績一直不太理想,爸爸給她請了一名家教,在周末的時候補習。
小麗丟三落四的行為已經成為了一種習慣。剛到手的計算器又不知道去哪里了。馬上要到周末補習了。
但她不敢告訴爸爸,也非常害怕被爸爸發現,然后挨罵。
于是她去找媽媽,編了一個謊,跟媽媽說需要交錢給老師買課本資料。
拿到錢之后,小麗悄悄去到商場,重新給自己買了一臺計算器。
沒有天生會說謊的孩子。
說謊不是一種天性,
而是一種行為,
是一種后天學習的行為。
著名心理學家阿爾伯特·班杜拉博士認為,兒童社會行為的習得主要是通過觀察、模仿現實生活中重要人物的行為來完成的。
模仿學習
有些家長在引導孩子的過程中,會使用哄騙的方法。為了在當下達成某個目的,對孩子許下承諾,而最后卻沒有兌現。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不僅學習到這種“騙術”。
同時,也會錯誤地認為“言而無信”是種常見的、沒有什么大不了的行為。
除了哄騙,孩子會通過模仿學習的場景還有很多,特別是一些社交場合。在家長的眼中“說體面話”是一種社交技巧。
而心智未成熟的孩子并不會判斷,也許會給這樣的行為貼上「虛偽」、「討好」、「撒謊」的標簽。
“被迫”學習
有些家長對孩子犯錯是“零容忍”。
在孩子做錯事情后,家長就試圖找各種證據和例子,嚴重的甚至用吼和打罵的方式,去通過說明和強調孩子犯錯后的嚴重性,“提醒”孩子不要再犯錯。
此刻孩子可能會產生一種錯誤的觀念:人是不可以犯錯的。
所以在下次犯錯時,他們有可能會因為擔心被家長責備,基于這種壓力下,通過說謊來掩蓋自己犯錯的行為。
說謊背后的秘密
在孩子缺乏安全感、想要保護自己、希望得到關注、維護自尊心、掩蓋羞恥心的時候,在沒有得到正確的引導前,他們會試圖用說謊幫助自己走出困境。
久而久之,不敢承認錯誤、不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為了討好別人等不斷編出各種謊言的行為,就會一一體現在孩子的身上,阻礙孩子健康成長。
關于孩子說謊這個行為,Cicy老師曾經分享:
面對這些行為,首先不要馬上給孩子設立愛說謊的人設,同時要給予孩子坦白的機會,了解孩子說謊的原因,幫助孩子一起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代替說謊。
而最基本的,同時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是,家長要以身作則。
當我們給孩子讀故事《狼來了》的時候,不妨換種角度。
不去強調“小孩子不能說謊”,而是告訴孩子,當我們做錯事的時候,應該主動認錯,勇敢承擔,獲得成長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