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下冊語文第二課《臘八粥》優質課件(部編版六年級下冊語文第二課臘八粥課件)
部編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第2課《臘八粥》優秀說課稿
心理健康是每一個父母最擔心的問題,只要孩子稍微有些情緒的波動,父母就會擔心自己的孩子是否有心理問題?這就是需要父母系統學習了解各年齡階段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如何幫孩子消除焦慮的情緒,幫孩子做好心理營養,心理建設等,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老師在直播課里都有系統講解,想學習的家長聯系我們。
一、說教材:
《臘八粥》講述了臘八那天八兒等不及要吃粥的嘴饞、對粥的猜想以及看到粥的驚異,寫出了一家人其樂融融的親情,表現出作者對普通百姓生活的熱愛和對家庭親情的眷戀。作者用嫻熟的筆法、細膩的筆調敘述了臘八節濃郁的民俗風情,使課文猶如一張臘八風俗畫,充滿了生活的氣息。整篇課文圍繞八兒等著吃媽媽熬的臘八粥的神態和心情,展現了一幅純樸、和諧、溫馨的圖景。對話貫穿全文,從八兒向母親焦急的詢問,到與母親的討價還價,到驚訝,展現八兒的的天真和童趣。同時本文的主要線索是八兒的心理活動,從八兒迫不及待到苦苦等待、獨自猜想到親眼所見,都表現了八兒的可愛活潑的性格特點。
二、說學情:
六年級學生已經積累了一定的閱讀方法,同時針對本篇課文的特點,在教學時遵循這樣兩點:
(一)課文對話比較多,組織學生分角色朗讀,進入角色進行體驗,體會人物的內心變化和思想感情;
(二)通過揣摩人物的心理,指導有感情朗讀,體會作者的寫作目的。
三、說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抓重點詞句、聯系提示語、分角色朗讀等方法感悟課文。
2.通過人物動作、語言和心理活動的描寫,體會課文內容,感受八兒的心理活動變化,體會八兒一家其樂融融。
3.學習文中人物對話的描寫,通過讀文及拓展閱讀,感受親情給人帶來的溫暖。
重點:通過人物動作、語言、和心理活動描寫,體會八兒一家的其樂融融。
難點:感受八兒的心理變化
四、說教學過程:
在教學過程的設計中我力爭做到以下幾點:
1.把小課題和平時教學更好的整合,課的伊始我讓學生先說出含有本課生字的成語或四字詞語。在與學生的互動中也盡量多地使用成語。如:饞涎欲滴、垂涎三尺、討價還價、得寸進尺、一飽口福……
2.運用進修倡導的閱讀“四讀”模式,初讀感知在第一課時已經完成,在這節課著重體現的是精讀感悟、回讀賞析和拓讀升華。另外,把第一自然段放在第一課時處理,可以減少第二課時的教學內容使學生有更多的時間感悟文章的中重點內容。拓讀閱讀中準備了沈從文的臘八粥全文。
3.本節課采用了多種形式的讀,如默讀、齊讀、范讀、分角色讀。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文本,體會八兒心理活動變化。文章對話較多,分角色朗讀可以讓學生走進人物內心,設身處地,想角色之所想,急角色之所急,加深對文本的理解。
針對本節課的教學實施我有以下幾點反思:
1.課后習題應該放在理解課文中去處理。
2.圖文應該結合,這樣更能體會八兒一家的其樂融融。
3.課后作業中了解臘八節的來歷,應該放在課前完成。
4.以讀促講應該面向更多的學生才會有更好的教學效果。
5.問題不宜過多,應多給學生思考交流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