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孩子和同學關系不好不想去學怎么辦(初二孩子不愛學怎么辦錯了也不改)
科學育兒底層思維 陶勇
家庭教育是每一個父母必修的課程,國家也推出家庭教育促進法,主要是如何通過家庭教育的培養,讓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家庭教育應實現三個目標:第一個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第二個孩子綜合素質的培養,第三個孩子的完成學業,家長你認可嗎?
有個家長講:孩子初二不愛學習,親子關系不好,怎么辦?
首先要解決親子關系的問題,如果親子關系不好,孩子做什么事都不開心,做什么事都是硬著頭皮去做,所以什么事也做不好,不僅學習學不好,連打游戲也不見得能打好。
當然除非他有很高的天賦。正常情況下,普通的孩子要做好一件事,必須要有一個好的心情,效率才高。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體驗到,如果有一天跟人吵架了,的確沒有心情干任何事,更不可能去把一些復雜的事情做好了,所以人在情緒化的時候是沒有智力的,智商會慢慢得歸于零 。
要讓孩子在家里面能夠把作業做好,在學校里面能夠專注聽老師講課,家長必須要減少孩子精神上的挫折、情緒上的傷害。改善親子關系的一個最重要的路徑就是要看到孩子的需求,滿足孩子的需求。
根據研究,幾乎所有的沖突都是因為雙方的需求不一致,小到孩子跟媽媽吵架,夫妻關系吵架,大到中國和美國對抗,其實都是如此。現在我們明白,改善親子關系的底層的邏輯是看到對方的需求,滿足對方的需求。

可以說98%的事情,都聽孩子的,不要去管控、限制、敦促他,他就會變得更好。首先情緒變得更好,第二他更愿意責任承擔。第三他做什么事兒有誠信,有耐力。家長過多的管控、安排、干涉,他沒有好心情,說得越對他越不做,絕對不會承擔責任,上課無法專注,課后憂心重重,沒法靜心學習。
可能家長做不到或者是不相信有效果,不妨去系統學習一下,清楚要用這種方法的原因,不用這種方法的危害,以及如何操作具體的方法。這樣家長就知道如何去做,什么時候去做,該說些什么話,怎么去說話, 真正掌握一些具體的方法。只要系統學習就會認同這種觀點,然后才會信心百倍地去做,親子關系才能夠真正得到突破。
只要關系改善,學習的問題會迎刃而解。家長不用去說學習 ,孩子自然就會報答養育之恩,自然就想要去讓自己的父母開心,若是去控制、否定、打罵他,孩子恨死家長。家長越看重學習他越不學,他沒別的辦法懲罰,他就以不學來懲罰家長,家長一點招也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