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徑有哪些(幼兒園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徑與方法)
隨著社會的發展,由家庭、學校、社會環境造成的幼兒心理健康障礙不斷增多,并呈低齡化趨勢發展。據研究發現,11.0%的學齡前兒童存在心理問題, 這些孩子由于家庭環境、教養方式、身體發育或周圍環境等原因,導致家長忽略了對孩子心理健康的關注及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導致日常生活中孩子表現出來的一些不良行為沒能引起家長的重視并及時疏導糾正,日積月累,導致孩子在運動發育、認知發展、語言發育、社會情緒發展等方面出現心理障礙。
心理健康是每一個父母最擔心的問題,只要孩子稍微有些情緒的波動,父母就會擔心自己的孩子是否有心理問題?這就是需要父母系統學習了解各年齡階段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如何幫孩子消除焦慮的情緒,幫孩子做好心理營養,心理建設等,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老師在直播課里都有系統講解,想學習的家長聯系我們。
幼兒園教育作為人生的啟蒙教育和早期教育,無疑是對幼兒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場所,我們要根據幼兒教育的特殊性以及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相較于其他年齡段的孩子具有可逆轉性這一特點,做好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幼兒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
幼兒園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徑:
一、明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加強對幼兒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要圍繞幼兒身體的健康和心理的健康(包括社會適應能力)來開展,但是社會上仍有一些人對幼兒健康教育認識不夠,簡單地認為健康教育就是體育鍛煉和營養保健。把講衛生、多運動、提高幼兒免疫力當作幼兒健康教育的全部,而忽視了心理健康教育在幼兒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忽略了對幼兒更為重要的心理健康教育:比如,教給幼兒情緒管理的方法、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學習習慣、培養幼兒的交往能力等等。心理健康問題不僅將為個人,也將為整個社會帶來損失。因此,我們必須優先開展與年齡相適應的心理健康教育,把關注和促進幼兒的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管理作為保育和教育的首要任務。
二、加強幼兒一日活動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幼兒階段是幼兒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由于身體機能和心理發育還不成熟,容易受各種不良因素的影響,而這個時期的幼兒又處于身心迅速發育與發展的重要時期,關注和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就成了幼兒保育和教育的首要任務,因為它不僅關系到幼兒當前的發展,對幼兒的將來乃至一生都將產生深遠的影響。因此,教師要對幼兒進行環境適應教育、人際關系教育、情緒情感教育,把幼兒心理健康教育貫穿于教育教學和幼兒的一日活動中,促進幼兒身心健康成長。
1.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在幼兒的一日活動中,教師要善于觀察幼兒,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發展規律,選擇適合本班幼兒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加強對幼兒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比如:冬天到了,小班的孩子由于年齡小,大部分孩子剛剛適應幼兒園的生活,有的孩子由于家庭環境和教養方式原因,存在情緒不穩定等現象,導致孩子因為怕冷,不愿意參加體育活動。這時,老師就要做一個有心人,做到眼里有孩子,心里更要為孩子著想,根據幼兒情緒情感正處于迅速發展之中的特點,有意識地引導幼兒發展積極情感,避免消極情感,巧妙利用各種生活資源向幼兒滲透情感教育,利用多種趣味形式激發幼兒情感共鳴,選擇孩子感興趣的、有教育意義的并能引起幼兒共鳴的教學內容,激發幼兒的興趣,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2.多元化開展幼兒心理健康教育
在幼兒的一日活動中, 教師的教育行為、教師對幼兒的態度,都會影響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因此,老師要注重寓教于樂、通過繪本故事、兒歌、區域游戲等形式,有意識地把隨機教育貫穿于幼兒的一日活動當中,在不經意間對孩子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案例:冬天到了,天氣逐漸轉冷,孩子入園時間越來越晚,九點鐘了,班上來的孩子卻寥寥無幾,針對孩子冬天起床難的現象,語言活動時,我們選擇了繪本故事《不怕冷的大衣》給孩子們學習。
教師先給幼兒講述故事內容,第二遍講述完后提問:1.故事里都有誰?2.媽媽叫小兔子起床,小兔說了什么?3.媽媽說了什么?小兔子怎么做的?4.姥姥給小兔說了什么?然后再延伸到區域游戲,既加深了幼兒對故事內容的理解,又培養了幼兒的傾聽習慣,鍛煉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由于故事里的人物是幼兒喜歡的小動物,幼兒與故事里的人物相互融合,感同身受,激發了幼兒參與游戲的興趣,不但學會了講故事,明白了故事的含義,幼兒的身體機能得到了鍛煉、意志品質得到了培養,幼兒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緊密結合,促進了幼兒身心協調發展。
三、把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滲透于一日生活各環節
幼兒園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具有多變性、靈活性。在幼兒的一日活動中,處處蘊含教育契機,老師要充分利用這些契機,把健康知識和健康教育有機滲透于其中,特別是幼兒園一日生活各環節。比如:晨間接待時,老師在門口熱情接待每一個孩子,觀察孩子的情緒,與孩子溝通交流,鼓勵個別特殊孩子主動和老師打招呼,幫助孩子疏導排除不良情緒,使孩子心情愉悅。集中教育活動時,老師注重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比如正確的坐姿,不亂涂亂畫、孩子的注意力、觀察力、記憶力、語言表達能力等等。盥洗時,結合“新冠疫情”及流行病和傳染病高發季節,孩子們因身體抵抗力低下導致感冒生病甚至住院治療的現象,讓幼兒知道愛清潔、講衛生的重要性,使幼兒自覺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如廁時,教給幼兒性別知識及如廁的正確方法,糾正個別幼兒的不良行為。戶外體育活動時,結合各年齡段幼兒的特點開展活動,不但教給幼兒正確的玩耍方法,還要教給幼兒自我保護的方法,鼓勵幼兒大膽參與各項活動,幫助幼兒克服心理障礙,使幼兒的身體和心理都得到鍛煉。進餐時,通過“餐前播報”幫助幼兒了解米飯和蔬菜的營養成分和營養價值,讓幼兒懂得這些營養對于自己身體健康成長非常重要,幫助幼兒養成不偏食、不挑食、不浪費糧食的良好習慣;飲水時,讓幼兒了解水可以幫助我們的身體排毒、維持身體所需要的水分,水是我們身體健康的源泉,飲水對我們的身體健康非常重要。午睡時,通過“晚安媽媽講故事”幫助幼兒了解睡眠對于小朋友的作用:睡眠可以幫助我們身體解除疲勞、睡眠時我們的身體細胞非?;钴S、會分泌很多生長激素,使我們快快長高,睡覺也會幫助我們身體排出毒素,所以,我們要養成午睡習慣,睡好覺。
四、家園共育,促進幼兒心理健康發展
家園合作是幼兒園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幼兒園通過家園聯系欄、召開家長會、開展家長講座等形式,向家長宣傳心理健康教育對幼兒成長的重要性,向家長傳授心理保健知識,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并主動參與到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當中, 實現家園共育。比如,結合我園《三親》園本課程,每學期邀請家長參加一次親子游活動,豐富有趣的游戲,不僅讓孩子體驗到成功的快樂,還增進了幼兒與家人、幼兒之間的感情,愉悅了幼兒的身心,促進了幼兒身心健康發展。
綜上所述,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長期堅持不懈地開展,與每一個教育者而言,任重而道遠。不同年齡段的幼兒心理培養目標也各不相同,我們要緊跟時代的發展,在平常的教育活動中不斷探索,尋求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徑,為幼兒的身心健康成長奠定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