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沉迷網游會改變大腦結構(游戲成癮改變大腦結構)
2018年6月19日,世界衛生組織正式將“游戲成癮”列為精神疾病,并通知世界各國將此病納入醫療體系。
心理健康是每一個父母最擔心的問題,只要孩子稍微有些情緒的波動,父母就會擔心自己的孩子是否有心理問題?這就是需要父母系統學習了解各年齡階段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如何幫孩子消除焦慮的情緒,幫孩子做好心理營養,心理建設等,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老師在直播課里都有系統講解,想學習的家長聯系我們。
換句話說,現在沉迷網絡游戲是一種心理疾病!
網絡游戲有兩個特點:
首先是成癮機制:開發者為了讓你上癮,會設置成癮機制;第二是會導致大腦結構的變化。
沉迷網絡帶來的危害不僅僅是上癮。每天玩電子游戲一小時或以上的青少年比普通青少年表現出更多的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癥狀。
大多數青少年認為他們擅長多任務處理,如聽音樂和做作業,并堅持認為這將使他們更有效率。
為什么會這樣?調查發現,邊看電視邊讀報告讓學生感到更滿足。換句話說,多任務是為了更多的樂趣,而不是為了學習變得更有效率。
事實上,如果學生的記憶在考試中受到干擾,他們的成績就會下降。一心多用不僅會干擾學習過程,還會促進皮質醇、腎上腺素等壓力荷爾蒙的分泌。
如果這些激素長期處于高水平,人們可能會變得更加沖動或具有攻擊性,失去短期記憶,甚至患心血管疾病。
互聯網確實可以開闊年輕人的視野,讓他們在很短的時間內接觸到很多新鮮事物。在這方面,現在的年輕人比他們的父母要幸福得多,但這是一把雙刃劍。
雖然我們不能回到沒有數字技術的時代,但我們至少可以每天花幾個小時,甚至幾分鐘,遠離它。
限制上網并不容易,但家長至少可以要求孩子把電腦搬到經常可以實時監控的共享空間,用一些軟件屏蔽一些不良網站,但與孩子溝通的主要責任必須由自己承擔。
當他們做作業的時候,或者已經過了睡覺時間,你要熟悉他們在網上做什么,知道什么網站對他們最有誘惑力。
最后,請不要用官兵抓強盜的心態來對待孩子的上網行為。孩子們需要父母的幫助。只有這樣,他們才能保持清醒的頭腦,擁有健康的社交生活,而不是沉迷于虛擬的數字世界。
為保證就診質量,患者請在家屬陪同下來院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