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自覺主動完成作業的方法(如何培養孩子自覺有效完成作業)
孩子八歲了,一想到作業就頭疼,總是一個字也沒寫,卻開始談條件:“寫了這個可以吃冰淇淋嗎?” 今天做完作業明天可以去玩嗎? 終于開始了,但是兩分鐘拿不到書了,五分鐘找不到鋼筆了。 不到五分鐘,就喝水、吃東西、上廁所。 有一個廁所就十幾分鐘。 作文寫了半個小時才寫主題,語文還沒完,得換本書寫數學。 坐也不坐也不坐。 寫字也說不出一句話來……真是網上說的。 “不要做作業,母親慈子孝; 我家孩子說:“做作業的話,會飛雞飛狗。” 我羨慕不催你做作業的娃!
孩子學習?對于所有的家長來,最關心就是孩子的學習,對吧?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成績呢?影響孩子學習成績的因素有哪些?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影響孩子學習的主要因素有22條之多,家長你了解幾條呢?
你家孩子有這種情況嗎? 我們可以用正確的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孩子學習做更多的工作,我們也會更輕松; 那個使用方法錯了呢。 我覺得孩子和父母總是很辛苦。

那么,看到孩子對做作業不太自覺,最后往往拖延到不想寫的地步,和父母又哭又嚷的樣子,父母們除了宣泄感情又煩躁,還有科學的方法嗎?
接下來的四個步驟是我們最常用的引導方法。 父母們一定要收藏起來,牢牢記住。 我們要激發孩子的內驅力,養成自主完成高質量作業的好習慣!
第一步:讓孩子自己制定計劃
我們要讓孩子決定計劃,先決定是5點做作業,7點做作業,還是作業到10點。 需要多長時間? 一個小時還是兩三個小時?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的父母不做任何建議,只需要讓孩子自己決定時間就可以了。 最后的時間是他們自己約好的,所以他們是努力做的。
如果我們不以咨詢的態度參與孩子的決定,不傳達我們的主觀想法,我們的孩子就會認識自己的標準,按照自己決定的目標時間努力。
但很多父母的做法恰恰相反,孩子幾點開始做作業,先寫語文再寫數學,這個字怎么寫,那個問題怎么辦,都給孩子安排得很清楚。 孩子的學習越來越辛苦,可能會沖著你來!
為什么? 這就像你做飯的時候旁邊有人不停地嘮叨。 把辣椒切成小塊! 把肉都點上哦。 為什么沒有湯? 什么樣的感覺?
所以,對于孩子的學習,如果是我們制定的計劃,孩子的第一反應可能會產生反感、抵觸和依賴。 所以我們要注意極限,把學過的東西還給孩子,讓孩子學會自己做決定。 孩子是主動的。
第二步:讓孩子決定自我注意的方法
既然計劃已定,孩子們一定需要按時做作業。 但在很多情況下,在早期糾正自己習慣的過程中,孩子需要有簡單的提醒,幫助他們主動開啟學習的過程。
我們要事先詢問孩子在這方面的選擇。 你選擇了前面的鬧鐘嗎? 還是爸爸媽媽來提醒孩子? 如果真的要注意的話,應該注意幾次呢? 如果賦予孩子選擇權,這樣的安排由孩子接受并執行會更有效。
通過確定自我激勵的方法,孩子在時間上可以有啟動的意義,并且會有很多注意幫助他們開始做作業。 如果去掉這個,我們整個過程的成功性容易下降。
第三步:讓孩子感到不安的臨界點
孩子早期沒有做作業的習慣,做不做作業往往是臨界點前后他們心中最痛苦的問題。
其實我們自己也一樣。 要么起床,要么多睡一會兒,要么減肥,要么吃完再減,不管做什么事,最難的就是邁出第一步。 而且,這個選擇的臨界點會給我們帶來很多感情壓力。
那么,孩子到了這個時候,父母也不應該積極參與對孩子的指導,而應該讓孩子自己感受到被定時壓迫、頭昏腦脹、焦慮、痛苦的狀態。
而只有適當地讓孩子承擔后果,知道時間趕得有多累,他們才能有動力趕上時間。
第四步:無論何時,父母都要忍耐
孩子來不及的時候,難免會發生感情爆發,哭鬧也容易發生在這個時候。
父母們要面對孩子的感情迸發,最重要的是自己也不要陷入感情。 我們一旦情緒失控,我們實際上也會被孩子牽著鼻子走,孩子很難自己掌握管理自己學習習慣的能力。
所以,我們要放寬心,狠下心來,下定決心。 絕對不要因為孩子哭泣和吵鬧,就改變自己的決定和態度,默默地讓孩子自己選擇解決方法。 他們結束后,只要爸爸媽媽保護他們,平靜地表示支持就可以了。
幫助孩子養成自主、獨立、完成高質量作業的好習慣,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家長和孩子的共同努力,需要家長的陪伴和鼓勵。
不要著急,用正確的方法按順序做,這是聰明的父母的做法。 讓孩子更加自覺地做作業,讓父母們在以上四個步驟中不斷探索適合自己的具體做法,小步慢跑,我們的孩子一定能迎來他們學習習慣的巨大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