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常見的六大誤區(家庭教育中的種種誤區)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是很關鍵的。
家庭教育是每一個父母必修的課程,國家也推出家庭教育促進法,主要是如何通過家庭教育的培養,讓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家庭教育應實現三個目標:第一個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第二個孩子綜合素質的培養,第三個孩子的完成學業,家長你認可嗎?

但是,每一位家長不是生下來就是家長的,都是第一次當爸媽,所以難免會犯錯。犯錯不可怕,不過一定要及時改正,這樣才能帶給孩子積極正向的影響,才能讓孩子更好的成長。
今天,我們為大家整理了家庭教育中常見的幾個誤區,趕快來看看你中招了嗎?
1.包辦一切
大部分的家長都是非常愛孩子的,所以不希望孩子受累辛苦,或是受傷等,尤其現在有些家庭還是獨生子女,家長就會更加疼愛孩子。愛孩子自然是沒有錯的,只是有些家長會將這份愛變成溺愛,這樣對于孩子的成長就不利了。
比如,有些家長會包辦孩子的一切,不讓孩子幫忙做家務,不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這樣培養出來的孩子就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
在家的時候,家長可以包容和幫助他們;但是上了幼兒園、小學……之后又該如何呢?
可見,家長包辦孩子的一切,反而不利于孩子的成長,所以,家長還是應該做到適度放手,這樣才能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才能為他們以后的學習和生活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2.好為人師
與家長相比,孩子確實沒有太多的生活經驗、人生經歷,所以當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家長給予一定的意見和幫助是沒錯的。
只是有些家長在面對這些問題的時候,沒有把握好“度”,事事都想教孩子,最后就變成好為人師了。
如果這種情況出現的次數不多,孩子可能還不會有太多的情緒;但是如果家長經常這樣做,那么孩子很可能會覺得厭煩、抵觸,嚴重的還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這樣只會讓家長以后教育孩子變得難上加難。
所以,家庭教育中,家長不要好為人師,教育孩子也需要把握好“度”。
3.發泄情緒
家長在帶孩子的過程中,難免會有情緒的,但是家長的這種情緒不應該帶給孩子。
比如,當孩子哭鬧不止的時候,有些家長也會因此產生情緒,甚至會將自己的情緒發泄在孩子身上。可是這樣做不僅無法解決問題,還可能在孩子幼小的心靈留下創傷。
我們經常教孩子要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其實家長也需要學好這一課,需要學會正確控制和發泄自己的情緒,而不是任由自己情緒的利刃去劃傷孩子。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家長找到問題所在,然后對癥解決,至于家長自己的情緒,應該通過別的方式去宣泄,絕不應該發泄在孩子的身上。
4.完全以孩子為中心
一個家庭中,如果有小孩子的話,家長當然應該重視孩子,但如果完全以孩子為中心的話就不可取了。
如果一個家庭中,事事都完全以孩子為中心,那么很可能會把孩子養“廢”。
比如,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會以自我為中心,蠻不講理、驕縱霸道,這樣的孩子進入集體生活,或是步入社會的時候,都不會討人喜歡的,進而會影響到孩子的社交及生活,對于孩子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
所以,家長應該把孩子當成一個平等獨立的個體去看待,這樣才能幫助孩子塑造良好的人格,而這是會讓他們終身受益的。
最后,正因為不是每個家長都生來就是家長的,所以才更需要學習,這樣在家庭教育中,家長才可以避免踩雷,才能夠帶給孩子正確的引導和幫助,才能讓孩子健康成長。
如果以上誤區,你中招的話,記得一定要及時改正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