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癥去學校就特別焦慮(重度焦慮抑郁癥能在學校上課嗎)
孩子心理健康是每一個父母最擔心的問題,只要孩子稍微有些情緒的波動,父母就會擔心自己的孩子是否有心理問題?這就是需要父母系統學習了解各年齡階段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如何幫孩子消除焦慮的情緒,幫孩子做好心理營養,心理建設等,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老師在直播課里都有系統講解,想學習的家長聯系我們。
一個孩子,抑郁焦慮,一去學校就不適應。
高一時有一次休學,后來再到學校就感覺非常的緊張,在學校感覺束縛,很不適應。想到上課就不想去,想到有壓力的事就不敢去做。
換了一所學校,進入教學樓,媽媽跟老師在旁邊說話,她卻滿頭大汗,非常焦慮,有很強的應激反應,開始頻繁的去一段時間,請假一段時間。
1.連接問題的原因。
一個孩子在學校不適應,必然是在學校遇到挫折,或者在學習上遇到挫折。
而挫折背后連接的壓力巨大,感覺到無法達到,感覺到糟糕,想要逃避退縮。
而不想去學校,就是她面對不了,想要逃避的方式。
催眠療愈深度創傷技術,可以很快很精準的連接到癥狀、創傷的根源,或者通過投射,能夠很精準的把握療愈的方向!
療愈情結,可以快速有效的幫助恢復!一般一次催眠就有立竿見影的作用!
催眠連接問題的原因,
通過感受具體化技術,連接她在學校感覺到被束縛的具體情況。催眠中她在學校聽課,感覺很困,想睡覺,但是不能睡,因為打瞌睡會被老師叫起來站著,她感覺到很累,很有壓力,很束縛,沒有自由,很痛苦。
只是上課打瞌睡而已,竟能有如此的壓力和痛苦,這樣的壓力和痛苦肯定并非朝夕,必然有更深層的原因,必然是長時間的積累。
通過根源創傷連接技術,探究她在學校感覺到累,感覺到束縛,感覺到沒有自由,感覺到痛苦和壓力的深層原因。催眠中她回到四年級,那時候被爸爸要求學素描,但是她自己不想學。
第一次、第二次素描課,都是被爸爸架著去的。第三次,她實在不想去,坐在沙發上不停的哭鬧,爸爸坐在餐桌旁不耐煩的看著她。她不停的祈求爸爸,爸爸才失望且憤怒的答應:好,不去就不去!
催眠中她看到自己變成了一只鳥,被關在籠子里。她感覺獵人的目的就是要把她關著,就是要把她圈養起來。她要想得到好的資源,過好的生活,就必須要聽話,必須要順從。順從,獵人才會高興。
她想要飛出籠子,卻被折斷了翅膀。她想要死去,覺得死去反而高興。
所以我們看到,她在學校的束縛,在學習上的痛苦,是連接著父親對她學習的要求,連接著父親給到她的壓力。
2.如何處理呢?
深度催眠中,可以引導改變潛意識記憶中情緒的方向和出口,可以編碼原始記憶中的行為方式,化被動承受為主動解決,釋放情緒,找到力量,療愈情結!
第一,轉化絕望和放棄。
催眠中,她在籠子里,被折斷了翅膀,她想要死去,覺得死去反而高興。
這是一種放棄,是一種失望,甚至絕望,需要把絕望轉變成委屈、抱怨、或者憤怒,這樣更容易找到出口!
失望和放棄,意味著她不再愿意往前走,這樣就不容易走出來!當她能夠委屈、抱怨或者憤怒,意味著她有情緒的安全空間,意味著有內在需求,有動力,這樣更容易走出來!
從絕望到有希望,再到有動力,這個過程非常不容易,花了很長的時間。
當然最后的結果還是很好的,當她看到自己的委屈、抱怨,就看到了當初想要自由的愿望。當她陪伴和安慰自己的情緒,她就有了前行的力量。
第二,逃離是需要的,但不是最后的力量。
有了希望,有了動力,便有了方向,催眠中,她想要搏一搏。
她趁著獵人喂飯的間隙,逃出籠子,但是又被獵人一把抓了回來。她非常痛苦,感覺逃不出去。
通過力量覺醒技術,繼續激發她的力量。
她假裝死去,等到獵人靠近,趁機跳出籠子,直奔窗戶,跳下窗戶,但摔傷了。
而這一次,她沒有放棄,帶著傷的翅膀,拖著沉重的身體,艱難但堅定的飛行。
事實上,在催眠中,她逃出籠子的過程比這描述的還要波折、反復,非常的不容易,她是被痛苦反復蹂躪,不停掙扎,才終于逃脫牢籠和獵人。
最后她來到一處森林,這里有漂亮的鮮花,有很多小動物,這里是世外桃源,這里是她向往的地方,她在這里無比歡樂,她想永遠待在這里。
這里看似有了力量的轉化,但卻不是最終的狀態。
來到的森林,只是暫時的避難所,想待在這里不離開,只是一種逃避。因為潛意識里還是在隱隱擔心,擔心獵人會再來抓她。而事實上,獵人也確實有可能再來找到她。
逃離可以覺醒和激發她的力量,讓她意識到是有能力掙脫牢籠和束縛的,但逃離卻不是最終的力量。
第三,靠近獵人,體驗和回歸自己的無所不能。
靠近獵人,又會被關起來,她本來不情愿,但再三鼓勵之下,她愿意試一試。
雖然靠近被關起來,但這一次她多了力量,而且有了自由。
經過之前力量的覺醒,她已經有了任何時候都能逃出籠子的勇氣和力量,所以籠子對她來說只是擺設。
而即使被關著,她這一次也不是一味的陷入痛苦,她發現她也可以在籠子里做她可以做和想做的事。
所以現在對她來說,關不關著都無所謂,因為心靈已經自由,已經有力量。
同時這也就意味著學校的束縛對她來說,也已經不起作用。
第四,剝離爸爸給到的傷害。
逃離,只會增加對獵人的恐懼,靠近,才能看到獵人的弱點,而去幫助獵人,卻可以看到獵人的弱小,自己的人格才能變得強大。
因為已經有了自由和力量,不但不對抗獵人,反而靠近獵人,看看獵人到底要干什么,真正的目的是什么,甚至嘗試幫助獵人。
當她不再對抗,而去嘗試了解獵人,才發現獵人是在害怕,害怕失去已經有的愛。
所以這是獵人的恐懼和沒有安全感,也就是爸爸的恐懼和沒有安全感。而要她學素描,也是爸爸對他自己不完美的缺憾的補償。
所以,這是爸爸成長中留下的癥狀,這是爸爸的問題,不是她的問題,她的人格不用承受。
催眠中通過被動傷害剝離技術和界限分離技術,剝離爸爸給到的傷害,分離與爸爸的界限。
催眠結束,她那種去到學校的束縛和壓力就沒有了,感覺到很輕松。
抑郁恐懼、焦慮強迫的處理主要有這幾部分:處理潛意識影響事件和因素;處理情緒;學會與癥狀相處;建立適宜的改善行為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