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學生叛逆怎么辦(如何應對高中生叛逆期)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成為品學兼備有所作為的優秀孩子。每個家長都希望孩子比自己更好。家有叛逆的高中生是一種什么樣的體驗呢
家庭教育是每一個父母必修的課程,國家也推出家庭教育促進法,主要是如何通過家庭教育的培養,讓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家庭教育應實現三個目標:第一個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第二個孩子綜合素質的培養,第三個孩子的完成學業,家長你認可嗎?
高中生和初中生相比,孩子的自我意識更加獨立,他們渴望被認知,被理解,更喜歡自己處理自己的問題,不愿意父母和老師過多的干涉自己的生活甚至經常有同父母老師對著干的情況發生。作為家長也要與時俱進,而現實是更多的家長往往忽略了孩子在這一階段的特點,不能與時俱進及時有效地處理好和孩子的關系,依然用老眼光看待孩子,用老方法處理問題。對孩子表現出的厭煩情緒,大部分家長不能及時采取有效的方法,而是采取反復說教,甚至粗暴干涉的措施結果適得其反。
1、叛逆是學生青春期的正常反映,符合學生發展規律!
青春期是除嬰兒期之外身高增長最快的時期,孩子身高、體重迅速增加, 心理和生理逐漸成熟,體型上越來越接近成年人。生理上的成熟使青春期的孩子產生一種“成人感”,不愿再像小孩子一樣對父母、老師事事聽從,希望按照自己的方式行事,于是便對家長、老師的要求產生叛逆情緒 ,他們感覺自己“長大了”。他們長大了,他們可以用自己的方法去愛你,去和你共同的生活。他們 需要你用與以往不同的、同志式、朋友式的平等態度對待他們,渴望得到尊重和理解,而不是成為別人心目中的”乖孩子”。與家長和老師越來越疏遠,同齡人關系越來越密切。這是青春期孩子同一過程的兩個方面。
2、家長觀念的落后放大了青春期的叛逆心理。
青春期的孩子不喜歡的兩種父母。
第一種是嘮叨的父母,育兒專家尹建莉老師說:嘮叨是把小刀子。刀再鈍,也架不住天天補刀。作為家長一定要謹記 ,那就是閉嘴。你閉上嘴巴,內心平靜了,才能聽見孩子的心聲!父母 戒掉沒用的重復嘮叨,耐心地和孩子交流溝通你會發現他會越來越聽話。
第二種總拿孩子去和別人家的孩子作比較。中國的教育就是比較式教育,中國青年報社的一項調查報告顯示:83.4%的受訪家長有過拿自己的孩子跟別人家孩子作比較的行為。不要總對孩子說,誰家的娃比你好比你強之類的話,別人家的孩子永遠是別人家的孩子。
3. 怎么有效幫助孩子渡過青春期
尊重是最佳的良藥
當家長遇到孩子叛逆、不聽話、不配合、不溝通時,一定不要認為孩子叛逆是對自己威嚴的挑戰,而要及時轉變觀念承認并尊重孩子。要明白這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然面對的和必然經歷的階段。家長不要盲目否定孩子的不守規矩,對孩子勇于自我探索的表現要加以肯定。沒有什么比得到父母的尊重和肯定更能讓孩子成長的妙藥了。陪伴是最好的教育講的就是這個道理,尊重和肯定是很好的陪伴的前提。
抓住教育契機,適時開展家庭教育。
叛逆意味著孩子長大了,家長需要及時調整自己,應該從家長和孩子的角色轉變開始。父母處于非主導地位;就意味著一種無言的支持和認同,意味著一種平等的朋友關系。
青春期的孩子出現叛逆問題,既提醒家長要及時轉變教養角色,也讓家長及時反思以往家庭教育的缺失或者不成熟的地方,這是家長改變自我的契機也是新的家庭教育的開端。心理學研究表明,權威型教養方式最有利于青春期問題的解決及孩子人格的塑造。權威型教養方式的特點是對孩子的行為有明確的規定和要求,但在制定規則和做決定時會考慮孩子的需要和想法,聽取并接受孩子的意見,會對制定的要求作出解釋,說明希望孩子服從的原因。
因材施教,對癥下藥。
青春期孩子的叛逆行為,主要有三種類型:
暴躁型—對父母、老師的要求劇烈反抗,經常跟父母吵架或發脾氣,有時跟父母冷戰;
沉默型—不愿跟大人溝通,對事情漠不關心,對父母的話沒有反應,不喜歡跟老師接觸;陽奉陰違型—當著大人的面贊成大人的要求,但是自己的行為表現卻相反,父母說什么都表面答應,但是依舊我行我素。
對不同類型的叛逆行為,父母可以采用不同的應對方式。對暴躁型叛逆的孩子,不要硬碰硬;對沉默型叛逆的孩子,耐心等待慢慢溝通;對陽奉陰違型叛逆的孩子,要讓孩子感受到真誠。
叛逆的背后是孩子特定階段的發展特點和個體不同的內心需求,希望青春期孩子的家長都做一個有心的家長,多去觀察孩子的特點、了解孩子的需求。只要努力做一個有心的家長,對孩子的叛逆行為做到心中有數,不往外推自己的孩子,接納孩子,相信孩子的叛逆問題只是成長過程的問題。但如果家長不及時調整自己的家教方式,不為孩子的成長提供助力,孩子也可能在叛逆的道路上越走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