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不聽話如何約束孩子(孩子越大越不聽話,父母該怎么辦?)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們的個人意識變得越來越強,原本聽話乖巧的孩子也開始變得逆反起來,動不動就和家長頂嘴,動不動就和家長對著干。
家庭教育是每一個父母必修的課程,國家也推出家庭教育促進法,主要是如何通過家庭教育的培養,讓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家庭教育應實現三個目標:第一個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第二個孩子綜合素質的培養,第三個孩子的完成學業,家長你認可嗎?
很多家長對于這樣的現象感到非常地苦惱,有時候教育批評孩子的確能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用不了多少時間,孩子又會變回原樣。
而有些孩子更是將父母的教育置若罔聞,甚至還會出現更加逆反的現象。那么究竟應該如何讓不聽話的孩子變得乖巧起來,又應該用哪些正確的引導方式讓孩子的情緒得以長時間地平復。
在孩子年齡小的時候,大部分的事情都由父母來決定,而且孩子一般都會按照父母的意愿去完成。
但是年齡越大就會出現越不聽話的現象,父母們一味地采用負面的教育方式,卻得不到應有的教育效果,到底問題出在哪里?
01為什么孩子越來越不聽話
說到孩子不聽話的現象,相信很多寶媽都深有體會,尤其是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通常會感到十分的郁悶。
明明是為了孩子好,多說了孩子幾句,卻反而遭到了孩子的頂嘴,那么為什么孩子會越來越聽話?
原因一、自我意識明顯
孩子從三歲左右的時候對自我已經開始有了明顯的意識,同時他們也對自己的能力開始逐漸掌握,對于外界的事物,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去不斷的嘗試。
而孩子到了11歲之后,也就是他們進入了青春期,自我的意識就變得更加明顯,同時他們的能力也開始增強。
對于父母的一些安排,孩子的心里開始逐漸出現了不同的想法,有些性格外向的孩子就會和父母出現頂嘴的現象。
原因二、過高的要求
自從孩子6歲進入小學之后,很多家長都將生活中的重心逐漸轉移到了孩子的學習上,對于孩子的學習提出了各種各樣的高要求。
但由于孩子之間本身就具有很大的差異性,有些孩子在學習能力方面的確有所不足,也無法通過努力達到父母的要求。
而這樣的孩子往往會產生自暴自棄的現象,當負面的情緒累積到一定的程度時候,就會和父母出現對著干的行為。
原因三、父母的教育方式
對于孩子的各種錯誤,很多父母都會采用批評的教育方式,但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欣然地接受。
有些孩子對于父母的批評會產生很大的反感,尤其是那些動不動就愛批評孩子的家長,只要孩子出現任何一點點的錯誤或者出現些許的退步就會不斷地采用訓斥的方式。
這也直接導致了孩子和父母出現頂嘴的現象,有時候父母批評得越多,孩子也會頂得越厲害,甚至還會出現一些過激的行為。
02孩子不聽話的表現有哪些
并不是說孩子愛和家長頂嘴,就是唯一不聽話的表現,在現實生活中,很多孩子會采取沉默不語或者直接回避的態度來對待家長,其實這也是一種不聽話的體現。
表現一、視而不見
在孩子進入青春期以后,他們的情緒波動通常會比較大,而不聽話的現象在他們身上也會較為明顯地體現出來。
不知有些孩子的性格比較內向,他們并不善于表達,即使父母對他們有很多的不滿,經常批評他們或者教育他們,他們也不會選擇反抗,而是采取了視而不見的態度,總是將父母所有的話當成耳旁風。
表現二、知錯不改
正所謂知錯能改,善莫大焉,但是對于不聽話的孩子來說,他們還會采取一種非常極端的方式,就是知錯不改。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也會犯下很多的錯誤,很多父母對于孩子的錯誤也會進行及時地糾正。
相信大部分的孩子還是能夠接受正確的教育方式,但是與此同時,也有些孩子即使知道了自己的錯誤,也不會及時地改正。
他們在表面上雖然會積極地認同家長或者老師或者同齡人的建議,但事實上他們還是始終認為自己所做的事情是正確的。
03家長如何讓孩子變得聽話起來
對于孩子不聽話的現象,大部分的父母總是舉手無措,雖然通過批評教育的方式,的確能夠起到一定的效用,但是卻起不到長久的效果,那么作為家長又應該如何讓孩子變得聽話起來?
第一步、學會尊重
孩子不聽話的表現其實也反映了孩子正處于成長的過程中,他們對于外界的事物和人已經有了自己的看法,和父母之間產生了較大的分歧。
所以作為父母應該學會尊重孩子,可能孩子的想法是幼稚的,是可笑的,是不成熟的,但即使如此,家長也不應該直接否定孩子的任何想法,只有在尊重的前提下孩子才會認同父母的意見和建議。
第二步、學會放手
家長在教育孩子的同時,最主要的是把握住孩子成長的方向。雖然很多家長都想孩子少走些彎路,給他們也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議和意見,但是有些孩子就是聽不進去。
既然如此,家長就應該學會放手,有時候讓孩子遭遇一些挫折,遇到一些困難是非常正常的現象,只要把握好方向即可。
即使孩子被打倒了,他們也有很多的機會從頭再來,而且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也才能夠真正地感受到父母的意見和建議才能夠真正地幫助到他們。
孩子不聽話的現象在每個家庭中都會出現,家長們不必過于的擔憂,這是他們在成長過程中非常正常的現象。
但是對于這樣情況家長也應該給予及時的引導,不能讓孩子肆無忌憚地任意發展,而是應該把握住孩子的成長方向。
寄語:
同時家長也應該學會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想法,尊重孩子的行為,把孩子當作朋友來看。
除此之外更應該學會放手,對于孩子來說遭受一些挫折其實也并不一定是壞事,相信在家長正確的引導下,孩子一定能夠更好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