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叛逆期男孩教育方法(怎樣教育叛逆期的男孩子才是正確的)
男孩子往往由于性格的原因,在叛逆期時比女孩子更讓家長操心,會做出一些不理智的行為,家長氣得暴跳如雷,卻不知道應該怎么辦。難道對于叛逆期的男孩家長們就要素手無策了嗎?
家庭教育是每一個父母必修的課程,國家也推出家庭教育促進法,主要是如何通過家庭教育的培養(yǎng),讓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左養(yǎng)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jīng)驗總結:家庭教育應實現(xiàn)三個目標:第一個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第二個孩子綜合素質(zhì)的培養(yǎng),第三個孩子的完成學業(yè),家長你認可嗎?
應對叛逆期孩子的方法
1、不要對孩子抱有偏見
真誠地對待孩子:有些家長在與孩子溝通時,總喜歡用指責或命令的語氣,通常沒有達到父母教育孩子的目的,反而激起孩子更加叛逆的情緒。父母可以誠實地向孩子解釋他們的擔憂或情緒,讓他們知道他們的行為會讓你難過,或者讓你擔心和害怕。
如果你遇到孩子的叛逆心理特別強烈時,一定要知道這是孩子成長道路上的必經(jīng)之路。其實叛逆心理中也這包含著很多積極的品質(zhì),比如強烈的自我意識、競爭意識。家長要善于發(fā)現(xiàn),并給予合理的引導。
2、不要和孩子吵架,不要讓他們難堪
叛逆時期的男孩會變得非常暴躁。他們認為父母的所作所為違背了他們的意愿。他們經(jīng)常表現(xiàn)出無助、焦慮、孤獨等,感覺沒有人能理解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所以家長首先要了解孩子的情況。
3、穩(wěn)定孩子的情緒
家長用在情緒激動時,教育孩子肯定是不理智的,這會導致孩子的反抗心理越來越強。因此,當孩子不耐煩、不安或不冷靜時,家長不要急于教育他們。當雙方都冷靜下來的時候,可以再和孩子交流。
4、積極交流和孩子,給孩子空間和自由
叛逆時期的男孩會逐漸變得不再依戀父母,但他們往往會找到自己的空間發(fā)泄和表達自己。因此,作為家長,他們不應該覺得自己的孩子沒有小時候那么懂事,應該更加關心孩子,積極與孩子溝通。
與孩子溝通,家長不應該總是從學習成績開始。這只會給孩子帶來壓力,懷疑父母溝通的動機。溝通時,父母可以從家庭事務入手,待穩(wěn)定孩子的情緒后,再談正事。
5、溝通方法要注意方式方法
父母總是不能理解,叛逆的孩子感覺自身所處的環(huán)境或是這個社會就不屬于自己,他們經(jīng)常表現(xiàn)的憤世嫉俗的行為。父母不能總是抱怨,或是用批評的語氣跟他們說話,比如染上各種顏色的頭發(fā),說著只有同齡人才能聽懂的話等等時,要學會與孩子正確溝通和解釋。
6、減輕叛逆孩子的負擔
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長為一個優(yōu)秀的人,有些父母甚至把自己未實現(xiàn)的愿望強加給孩子。孩子放學回來,除了學校留的作業(yè)他們還要去父母給安排的補習班,使他們總是不能得到放松。
這給孩子們帶來了很大的心理壓力,導致他們對生活、學習的厭惡,提前進入叛逆期,希望家長在讓孩子學習的同時,也要給予孩子適當 的時間來放松心情。
7、多一點耐心、寬容和理解
處于叛逆期的孩子經(jīng)常會讓大人感覺到失望,因為他們不再愿意遵守家規(guī)和校規(guī),他們認為自己已經(jīng)長大了,應該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見。
他們不想聽任何人的話,包括他們的父母。但作為家長,我們不能一味焦慮,要學會理解和寬容他們。
8、允許犯錯
這個階段是孩子形成自己觀點的關鍵時期,當然也就難免會犯一些小錯誤。家長不要過度約束孩子的手腳,應該允許他們犯一點小的錯誤或是吃一點小虧。同時,家長是孩子最好的榜樣。
當男孩處于叛逆期時,家長的教育至關重要。父母要有耐心、理解、包容和體諒孩子,正確引導孩子度過青春期。在與孩子溝通交流時,也要注意方式方法,可以從孩子感興趣的方面入手,慢慢再引導到學習或是生活中來。
家長不要帶著情緒去教訓孩子,這個是不理智的做法,只會讓孩子表現(xiàn)得更加的叛逆。如果家長在氣急攻心的情況下,面對叛逆的孩子,往往會做出一些極端的行為,后果是只會讓孩子更加的反抗家長。
家長應該在平復、冷靜后再與孩子溝通。并耐心傾聽孩子的想法,并適當?shù)膸椭鸵龑Ш⒆印?/p>
在態(tài)度上不要以嚴肅、命令的口氣與孩子溝通,應該從內(nèi)心尊重孩子,不要總是對孩子說“不”、“不行”等,可以適當?shù)亟o孩子提出建議,讓孩子自己做出選擇。孩子往往總是聽不去家長們的建議,那么家長也可以在不觸犯原則、沒有危險的情況下,在孩子做出選擇后,讓他們自己承擔后果。
家長應該真誠地對待孩子,不要總是用命令或是指責的語氣與孩子溝通,那只會讓孩子更加地拒絕家長的行為,產(chǎn)生叛逆的情緒。在傾聽孩子的想法時,家長也應該誠懇地將自己的擔心的情緒解釋給孩子聽,讓孩子深刻領悟家長的教導正確和重要的。
雖然我們已經(jīng)為人父母,但是我們對“教育”并不一定精通。我們往往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驗、習慣來教導孩子,而我們的經(jīng)驗并不一定正確,也不一定科學。如果用錯誤的方式來教育孩子,孩子未來的發(fā)展方向如何,我們真的無法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