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入學焦慮怎么辦(如何緩解孩子入學焦慮)
家庭訓練日記
今天,我送孩子去上學。到了學校,我哄她去洗手,自己悄悄溜了,后來老師告訴我:他洗完手出來,沒看到我,鬧了一下,在老師的安撫下很快就平靜下來。
心理健康是每一個父母最擔心的問題,只要孩子稍微有些情緒的波動,父母就會擔心自己的孩子是否有心理問題?這就是需要父母系統學習了解各年齡階段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如何幫孩子消除焦慮的情緒,幫孩子做好心理營養,心理建設等,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老師在直播課里都有系統講解,想學習的家長聯系我們。

我用筆在白紙上畫上小女孩、山、水果,再用水彩筆涂色,她現在已經熟知顏色了,但是她涂一會,就讓我涂,可能是手沒力氣。
她洗完澡,換上睡衣,自己在床上看書了,看了一會,我引導她躺下來,那樣可以邊看邊睡了。但她睡不著,想看手機動畫片,(因為我有時在做家務,她爸會直接拿手機給她看),就鬧了會情緒,我裝睡不搭理她,過了會兒,她自己安靜下來了,我給她泡了杯金銀花,她邊喝邊醞釀睡覺氣氛,十點半睡著了。
大賽爸爸說
孩子入學初期,難免會出現粘人的情況,很多媽媽害怕分離的場面,所以采取偷偷開溜的方式,比如,家長哄孩子去洗手,自己悄悄離開了,這樣避免了看到孩子痛哭的情景,但是,媽媽的“消失”,讓孩子認為媽媽不要她了,這帶給她心理上的痛苦成倍增加;會讓她感覺自己做錯了,產生錯誤的自我認知,從而否定自己。
通過讓孩子給人或物涂色來進行顏色認知的方法很好,讓孩子在尋找中區分了各種顏色;但是讓孩子涂得少,這不利于鍛煉孩子的小肌肉動作,從而影響孩子的精細動作能力。
在睡眠訓練中,媽媽做得很不錯,她給孩子營造了入睡氛圍——洗澡、換睡衣、睡前繪本等;在孩子哭鬧不睡時,不滿足孩子的非分要求——看手機動畫片,這些都有利于孩子早點入睡。
我們建議:
1. 送孩子入校,和孩子說“再見”;在家,多談學校“高興事”。
和孩子告別時,要干脆利落,說過“媽媽一定來接你的”,立即離開,這樣的“放心離開”,才能讓孩子“放心在校”,媽媽的不焦慮,才能讓孩子更容易度過焦慮期。在孩子放學后,家長不要引導孩子的“悲情戲”,比如,你們老師發脾氣了嗎?等,而是和孩子談“你玩了什么游戲”“你學了什么新技能”,配上一些評價“哇,真好玩,你能教我玩吧”等,讓孩子有收獲感,愿意去上學。
2. 顏色認知中,家長多讓孩子涂一涂。
如果孩子涂一會兒就累了,家長要適當減少涂色的面積,比如一次只涂一個人或事,或者圖畫相應變小一些,保證孩子在累之前涂畫,這樣孩子的手部力量會隨著練習而逐漸增強,也會促進孩子愿意去練習。
3. 幫助孩子調整睡眠習慣。
把洗澡、上床等時間前調一些;睡前繪本要選一些引導睡眠的繪本,比如《晚安,工地上的車》等,最晚9點之前進入睡眠狀態,保證孩子10小時睡眠。
另外,媽媽在做家務時,要分配給隊友帶玩任務,盡量少給孩子用手機看動畫片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