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孩子靜心的方法(如何培養孩子心靜下來)
很多家長說,他們能為孩子做很多事情,但是有一件事是他們無論怎么做也幫不了的,就是孩子的學習,而孩子的學習恰恰是家長眼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不能上手幫忙,家長只好從各個角度各個方面去督促孩子學習,但是孩子在學習的時候就是容易分心!
孩子學習?對于所有的家長來,最關心就是孩子的學習,對吧?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成績呢?影響孩子學習成績的因素有哪些?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影響孩子學習的主要因素有22條之多,家長你了解幾條呢?
錢女士的兒子今年上小學二年級,她一直知道自家兒子是個搗蛋鬼,學習上肯定很難靜下心來學。
但是為了他能把基礎知識學得更加扎實,也只能多加督促了,但是在家能監督在學校不一定能監督呀。
上學期期末考試結束后,錢女士單獨找了孩子班主任溝通,說到孩子的專注力問題,老師反映孩子在平時上課的時候,很容易分心,周圍稍微有一點異動,孩子的注意力就不能集中在聽課上,把他注意力拉回來也要時間。
每天15分鐘,讓孩子在家輕松提升注意力,讓家長也能掌握一整套正確的教育思維模式,輕松學會提升親子關系的方法和竅門。
相信很多家有學齡期孩子的家長都有過和錢女士一樣的困擾,想要培養孩子專注力,但苦于沒方法、缺技巧,孩子專注力提升效果差。
那么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下專注力培養的重要性,以及科學提升孩子專注的方法吧~
“ 專注力是孩子成才的關鍵
專注力又指注意力。俄羅斯教育家烏申斯基有言:注意是我們心靈的唯一門戶,意識中的一切,必然都要經過他才能進來。
專注力是指人的心理活動指向和集中于某種事物的能力。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調研報告來看:40%的人自兒童時期開始,專注力問題就伴隨了他們的一生。
專注力欠缺對孩子有什么影響呢?
從大方面來看:專注力力度不夠,可能造成:成年注意力障礙、脾氣暴躁與犯罪傾向。
細分下來,其表現在:
⑴過早就開始接受職業教育;
⑵通常做層級較低的工作;
⑶工作中效率和準確率低;
⑷經常受到指責;
⑸高離婚率;
⑹社會關系緊張;
⑺中老年易出現心腦血管問題;
⑻對立違抗;
⑼社會秩序感弱;
⑽對律例的敏感度低。
從調查數據來看,專注力問題出現率占比比重比較高,其問題影響度也涉及方方面面。
由此可見,想要培養孩子專注力,要從小開始培養,助力孩子成長。
“ 從腦科學角度來看,注意力形成的4個步驟
我們的言行舉止是思想與身體高度契合的結果。我們感知世界,從外界獲取信息,在大腦里篩選出我們想要的信息點,加以改造成我們的思想。而思想能否變成行動,就要看我們思想與身體的契合度,即我們的能力。
現如今,科學技術水平不斷提高與各方面的知識不斷拓展豐富,醫學、心理學,特別是大腦神經方面的發展為我們培養、提高孩子的專注力提供了極大的幫助。
專注力的初步形成,首先需要有一個完備的腦神經基礎
早期腦神經的發育是極其迅速的,胎兒時期為高峰階段。
有數據顯示,胎兒時期每分鐘可產生25萬個神經元,神經元(neuron)和膠質細胞(glical cell)在數量上達到1000億,基礎便已經完備了。
接著便是神經細胞的初步鏈接
突觸(synapse)是神經元之間在功能上發生聯系的部位也是信息傳遞的關鍵部位的產生(synaptogenesis)。
不得不提的是,這種鏈接通常是交錯的,即牽一發而動全身,某一個器官刺激就有可能牽扯到其他神經元的反應,產生聯想和形象具體的感受。
緊接著便是腦神經的深度鏈接
突觸密度(神經元之間聯系的緊密度)在出生時非常稀疏,需要加強聯系的緊密度,從而形成髓鞘(myelin)。
最后就是大腦的自我調整
兒童腦神經迅猛發展的同時也會產生過量腦細胞,而這些過量腦細胞就需要逐步進行突觸修剪。腦細胞產生止步于青少年時期,而后就是腦細胞不斷死亡和減少的過程。
這是人的專注力產生的過程,其可證明,人的專注力是與生俱來,但同時又是可以后天培養的。
那么我們到底要如何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呢?
要培養孩子專注力首先要避免以下四個誤區
- 一是缺乏天賦的保護;
- 二是放任孩子,缺乏引導;
- 三是經常破壞專注;
- 四是缺乏科學活動。
而要避免這些誤區,我們又應該怎么做呢?
科學提升專注力
受大腦神經細胞發展規律影響,學齡期孩子在學習過后才能匯總遇到難題或者有挑戰的問題時,會不受控制地出現分心走神的現象,影響學習狀態和學習力。
為此,我們也可以從大腦入手,借助腦電生物反饋訓練,來科學促進大腦神經細胞連接,提升孩子學習專注力。
根據孩子自身實際情況,為孩子制定針對性的階段提升方案,精準鍛煉大腦神經,采用多點位的訓練方式綜合提升孩子專注力和學習力。
幫助孩子養成高效用腦習慣,在面對學習任務,處理日常事務時,能夠集中注意力,快速理解執行,提升效率。
培養自我管理能力
孩子學習易分心走神,導致學習拖拉,效率低,學習成績難提升,時間一長會直接影響孩子學習效率和積極性,學習易進入惡性循環。
我們可以借助心理認知技術,從孩子的習慣、興趣等細節入手,對孩子專注力、注意力、思維能力等方面制定針對性的心理認知訓練方案。
通過習題、作業管理、時間管理等多方面訓練,綜合提升孩子自我管理能力,如從情緒上、作業上、時間管理上做到自我規劃和自我調整,養成有序的學習和生活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