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醫生王東記(北京兒童醫院王東記)
什么是親子溝通?
家庭教育是每一個父母必修的課程,國家也推出家庭教育促進法,主要是如何通過家庭教育的培養,讓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家庭教育應實現三個目標:第一個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第二個孩子綜合素質的培養,第三個孩子的完成學業,家長你認可嗎?
溝通是信息從一個人傳遞到另一個人的過程,是在社會環境下的語言和非語言的交流,它包括所有的被人們用來給予和接收信息的符號和線索。
1. 親子溝通是一個雙向心理互動過程,是父母與寶寶之間心理相融的基礎,而心理相融又是彼此建立密切關系的基礎。
2. 親子溝通是實現家庭教育功能的重要方式之一。
3. 親子溝通讓父母與寶寶之間交換信息、觀點、意見、情感和態度,從而使得彼此更加了解、信任。父母通過訓練和榜樣示范塑造了兒童獲取規則的能力,而這一過程正是在親子交往中來實現的。
反應式傾聽是一種親子溝通的技巧,它一方面尊重了孩子,同時也能了解孩子的意恩,甚至是隱藏在語言背后的深意。
那么父母如何做才能達到這種效果呢?
反應式傾聽的過程大概分三個步驟:
第一輪反應式傾聽:當看到孩子表現不良情緒時,父母自己也會產生情緒和想法,但這個時候千萬不要用自己的情緒去揣測孩子并對其批評。
第二輪反應式傾聽:體會孩子此時此刻的想法和感受,用孩子的思維去解決問題
第三輪反應式傾聽:告訴孩子自己對這件事兒的看法,并從他們的角度出發盡可能提一些建議。
孩子的內心世界是豐富的,他們對事物有自己的看法和見解。給孩子一個聽與說的自由天地,是調動孩子情緒的好方法。
親子溝通可以拉近家長與孩子的心靈距離,有助于家長深入了解孩子的心理狀況,從而引導孩子擁有良好的情緒。
父母與孩子的溝通,是父母教育孩子時必然遇到的問題,家長與孩子的溝通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情緒習慣。及時且頻繁的溝通可以讓家長掌握孩子的心理動向,及時排解孩子的不良情緒,引導孩子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