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
爸媽給9歲的弟弟買了無人機,13歲的哥哥也比較喜歡玩。于是倆人你一次,我一次的玩了一天。
第二天,哥哥還沒有起床,弟弟早起去上課,非要帶著無人機(因開車去,期間也沒辦法玩)。
媽媽便說:把無人機就在家里吧,這會你也不能玩,讓哥哥先玩,他玩過趕緊給你充電,這樣,你一放學,就可以玩一次。同樣的時間,如果你帶走,你和哥哥都不能玩,如果你不帶走,你們倆就會各玩一次。
弟弟聽了后,還是不舍得把無人機放家里,于是,就帶走了。
弟弟下課后回到家,哥哥說:小弟,你太不夠意思了,我以為媽媽說完,你把無人機給我留下了呢,我就趕緊起床了,結果,卻沒有找到。你看,我們倆都完不成吧?
本來可以一人玩一次的無人機,卻只能玩一次,弟弟似乎明白了這個算法。
雙贏思維要從小輸入給孩子,讓孩子學會衡量利弊,并嘗試做出兩全其美的方法。
案例二
弟弟寫作業,一聽還有英語打卡,還有語文、數學練習,情緒也隨之而來:我太累了,不想寫。
給孩子說;寫作業是學生的責任,工作是家長的責任。我和爸爸能不能說工作太多了,我不做了。不能,我們能做的就是找到更有效的方法,把工作快速又高效的完成,才會有更多和你們相處的、自由的時間。所以,關于學習,你也要找到快速高效的學習方法,這樣才能讓你學的快、學的好的同時,有更多自己的時間啊!
孩子畢竟是孩子,告訴孩子做事的目的和方法,是我們每個家長的責任。
案例三
孩子做應用題寫答案時,總是只把結果寫上,不愿完整寫答案,為此,我常常提醒孩子:答案寫完整,答案寫完整,答案寫完整。
可是,孩子還是一如既往。
今天,我又看到孩子寫應用題不完整,于是,我換了方法對孩子說:兒子,應用題的答案要怎樣寫?
“要把最后一句話寫完整?!?/p>
“是的,你把答案寫得簡單,媽媽嘮叨,老師批評,自己也不開心對吧?如果你每次做應用題都把最后一句話寫完整,不僅你擁有了正確的、好的習慣,老師媽媽和你自己也都會很開心,你說呢?”
“嗯,好的媽媽我以后會寫完整最后一句話的?!?/p>
家長給孩子溝通的方式方法、情緒情感很重要,說孩子能聽懂的話,愿意去做的話就會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