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溝通五大話術(與孩子溝通的話術)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家庭教育是每一個父母必修的課程,國家也推出家庭教育促進法,主要是如何通過家庭教育的培養,讓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家庭教育應實現三個目標:第一個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第二個孩子綜合素質的培養,第三個孩子的完成學業,家長你認可嗎?
跟孩子說話,絕對是一門技術活,需要家長對人對事有著通透認知,推己及人的悲憫情懷,知己知彼的洞察能力,以及溫婉精準的措辭,喚醒孩子向上向善的積極性。

跟孩子好好說話,十大話術送給你。
一、直接描述問題
如,“帶上東西。”
而不是,“咋又忘了帶,你總是這樣丟三落四,這樣看你以后把自己都丟了咋辦(責備,翻舊賬,負面預期)”。
二、拿出替代方案
如,“給,用餐巾紙擦嘴。”
而不是,“哎呀,又用袖子擦嘴,臟不臟啊,跟誰學的,那么惡心人?”(重復錯誤相當于強調一遍該這樣做;嫌棄的語氣令對方不快,追究責任,令其他養育者躺槍)。
三、直接給出后果,而不是催
如,“還差十分鐘車就到了,你還要不要出去?”
而不是,“一早晨了,沒刷牙洗臉換衣服。你再這么磨蹭,我不帶你出去了。”(否定一切,無準確信息的威脅,相當于無用。)
四、鼓勵,調動孩子積極性
如,“今天自己穿衣服,準備用品,看看能不能圓滿完成。”
而不是,“你快穿衣服呀,別忘了帶水壺,還有英語作業本,還有帽子,哎呀,能不能不讓我操心了…… ”(一邊事無巨細叮囑,一邊嫌棄孩子不自主。)
五、下達具體指令
如,“穿衣服,背書包,關燈,然后我們出門。”
而不是,“你快點吧,這都要遲到了,你還沒出門!”(催促,負面結果,孩子依然不知所措)。
六、給出清晰步驟
如,“先把碗筷收到一起,加洗潔精洗餐具,然后把餐桌收拾擦干凈,地掃干凈。”
而不是,“快去刷鍋洗碗,這么大了一點用都不中。你看人家誰誰誰……”(動作要領不明晰,埋怨招致逆反,用別人對比,有可能逼孩子做出極端行為。)
七、允許你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但你要對后果負責
如,“你可以不吃飯,但飯后到睡覺,不可以吃別的,你要做好挨餓的準備。”
而不是,“快吃,我給你加糖,不吃一會餓了看你怎么辦?”(無效的催促+無原則誘哄+一會打破規定給吃的)。
八、不直接否定,而給出選擇方案
如,“要么你在這里守著玩具哭,下次不帶你來了;要么按照清單購買,下次還帶你來。你自己選吧。”
而不是,“你這個熊孩子,怎么這么不懂事,說好了只買一個玩具,你說話不算話。咱家里哪有這么多錢讓你亂花呀。再哭,再哭我打死你……”(訓斥扣帽子,哭窮,動手,放著清單卻不會用。)
九、示弱,激發孩子保護欲
如,“今天媽媽不舒服,給我倒杯水好嗎?謝謝。”
而不是,“累死我了,整天忙得腳不沾地,不舒服了也沒人管我。”(把抱怨改成請求幫助并表現感激之情)。
十、用夸贊的語氣說出要求
如,“我生病時,兒子自己寫作業,還幫我熱牛奶,洗水果。我真幸福!”
而不是,“我難受死了,還得陪你寫作業,連水果都不給我洗,要你有什么用?(一邊抱怨一邊數落,孩子不會幫助你,還恨你)。”
語言是有能量的,積極的溫暖的語言能夠讓孩子變得自信,樂觀。而攻擊性,傷害性的語言可能毀掉孩子的一生。
父母子女一場,那是前世修來的緣分。孩子以生命相托,我們做家長的要用真心和真情,對得起這份托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