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溝通的技巧(親子溝通技巧和方法)
家庭教育是每一個父母必修的課程,國家也推出家庭教育促進法,主要是如何通過家庭教育的培養,讓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家庭教育應實現三個目標:第一個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第二個孩子綜合素質的培養,第三個孩子的完成學業,家長你認可嗎?
面對這些讓人手足無措的情況,怎么說才能把話說進孩子心理,成為孩子想要聊天的人。
送你6個溝通技巧,讓你與孩子的溝通更有效。
遇到問題調整好自己的情緒。
良好的情緒是親子溝通的基石。試想,如果面對給你發薪水的老板,如果你火冒三丈,又怎么能有效地溝通呢?
這也同樣適用你與孩子的對話。
發現自己有情緒時,最有效的方法,就喊一下暫停,讓自己開口說之前,深呼吸3次,給自己一個用深呼吸管住脫口而出的言語的機會,讓自己與孩子之間平和地溝通。
反問自己。
問問自己,如果自己還是一個孩子,我希望爸爸媽媽怎回應我?
這是給自己一個警鐘。讓自己面對孩子的問題時,能盡量做到心平氣和。
接納孩子的情緒。
我們成年人因為工作生活,難免產生情緒,孩子也不例外。
作為父母,當孩子從外面帶回來負面情緒時,我們要張開雙臂無條件地允許,并接納孩子的情緒。
比如,讓他在媽媽懷里好好地哭一會;允許他回到房間大哭一場。讓他有足夠的時間和自由,把心里的負面情緒倒出來。也能讓孩子與我們更好地交流。
讓孩子把話說完。
孩子在表達的時候,我們要耐心多一點再多一點,讓他慢慢說出來。不要打斷或催促,也不要妄下結論。
我們這樣建設性地傾聽,會讓孩子更愿意和我們說。
孩子不是出氣筒。
平常,很多事情會影響到我們情緒,這個時候,作為施教者,我們必須留意自己的言行,不要無緣無故跟孩子發火。
我們要承認自己的情緒,允許自己有難過的權利,讓負面情緒在合理的時間能夠被倒出來。
孩子看見我們能夠管理情緒,也會逐漸平復自己的情緒。
讓孩子有說“不”權利。
作為父母,我們要學會放下權威,讓孩子可以為自己說話,這樣我們能了解真相,也可以幫助孩子保持冷靜,有理有據地回應別人的質疑。
讓孩子有說不的權利。孩子覺得收到尊重,自然愿意把我們當做想說話的人。
寫在結尾
親子關系是諸多關系中最重要的一個,好的親子溝通會讓親子關系錦上添花,想成為一個智慧型的父母,先從改變自己與孩子的溝通方式做起。
用好的方法享受與孩子談心的美好時光,讓孩子奔跑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