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焦慮的特征及預防(兒童焦慮癥的表現有哪幾種形式)
焦慮癥是常見的精神疾病,在某些情況下通常會引起恐懼或痛苦的感覺。即使是非常年幼的兒童也會有概率患上焦慮癥。如果這些癥狀得不到治療,孩子可能會難以適應新的生活,遇到學習困難、社交和人際關系的問題。
心理健康是每一個父母最擔心的問題,只要孩子稍微有些情緒的波動,父母就會擔心自己的孩子是否有心理問題?這就是需要父母系統學習了解各年齡階段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如何幫孩子消除焦慮的情緒,幫孩子做好心理營養,心理建設等,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老師在直播課里都有系統講解,想學習的家長聯系我們。
早期發現焦慮癥癥狀是預防和治療兒童青少年焦慮癥的關鍵,不同類型的焦慮癥往往有著不同類型的癥狀和表現,兒童青少年最常見的焦慮癥類型有以下幾種類型:
恐慌癥:反復發作的驚恐發作是驚恐障礙的標志性特征。驚恐發作是在沒有實際危險的情況下突然而強烈的恐懼或憂慮感。患有恐慌癥的孩子可能會在某些情況下表現出焦慮或不安,或者可能在某些令人恐懼的活動之前或期間經常出現身體不適(例如,頻繁的頭痛或胃痛)。

強迫癥:強迫癥是兒童難以控制的某些行為,比如包括數數字、過度洗手、重復某些單詞、重復某些歌曲或特別關注整理個人物品等。
分離焦慮癥:分離焦慮被認為是嬰兒發育的正常部分。它在孩子大約8個月大時開始,并在大約15個月大后消失。在此期間,孩子了解自我和主要看護人之間的分離。孩子明白他們可以與看護人分開,但不理解看護人會回來,這會導致焦慮。
另一方面,分離焦慮癥不是正常的發育階段。它的特點是對離開家、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員的年齡不適當的恐懼。患有分離焦慮癥的孩子可能會過度依賴家庭成員,可能害怕上學或獨處。他們可能會遇到頻繁的身體不適。
社交焦慮癥:社交焦慮癥的特征包括對社交場合的過度和不合理的恐懼。如果被迫陷入可怕的境地,孩子可能會變得心煩意亂并表現出發脾氣。
患有這種疾病的兒童可能會在陌生人或一群人面前非常害羞,并可能通過哭泣來表達他們的焦慮或對看護人過于依賴。孩子可能不想上學,并可能避免與同齡人互動。
恐懼癥:恐懼癥是對特定物體(例如蜘蛛)或情況(例如高度)的強烈非理性恐懼。如果孩子接觸到害怕的物體或情況,他們可能會變得非常沮喪、焦慮并經歷驚恐發作。
與成年人的焦慮一樣,女孩患焦慮癥的幾率是男孩的兩倍。正因為如此,如果不及時治療,焦慮往往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惡化,催眠師、心理專家榮新奇教授建議13歲及以上的女孩應該在常規健康檢查中進行焦慮篩查,這也是預防焦慮癥比較好的辦法,篩查有助于及早發現焦慮癥狀,以便在對孩子的生活造成重大干擾之前對其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