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親子溝通方面是如何做的(親子溝通需要)
疫情居家期間不但考驗的是夫妻之間的溝通,更考驗的是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溝通。于是我們看到了很多被神獸“逼瘋”的父母。
家庭教育是每一個父母必修的課程,國家也推出家庭教育促進法,主要是如何通過家庭教育的培養,讓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家庭教育應實現三個目標:第一個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第二個孩子綜合素質的培養,第三個孩子的完成學業,家長你認可嗎?
以前我也是這樣的父母,感覺跟孩子無法交流。那個時候我們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般會用這樣的語氣。“我命令你”“我警告你……”“你最好趕快……”“你真傻”“你真笨,教你多少遍都不會!”“你太讓我失望了”等等帶著指揮、命令、警告,責備,貼標簽、拒絕等負面意義的語氣說話。
那么怎么做到跟孩子很好的溝通,其實我們只需要做到一點就是學會用商量的語氣跟孩子說話。
例如,想要孩子把地上亂丟的玩具收拾整理一下,可以這么說:“媽媽小時候也喜歡玩具亂丟,可是這個不好的習慣,你跟媽媽一起把玩具收拾一下好嗎?”
千萬不要用命令的語氣:“你怎么搞的,玩具亂丟,快點去收拾好!”否則,孩子聽了你的責備,心里會產生反感,即使按照你說的去做,也是極不情愿的。
比如,提醒孩子做作業時,可以說:“你現在是不是該做作業了,做完作業就可以看會兒電視。”而不要說:“趕緊去做作業”或“還不去做作業呀?”
請孩子幫忙做一件事時,比如洗菜,可以說:“你能幫我把菜洗一下嗎?”而不要說:“快來幫我洗菜!”或者“趕緊把菜洗了!”
父母學著用商量的語氣跟孩子說話,孩子會認為父母尊重他,關心他的感受,既可以增加相互的理解,也可以避免一些無謂的爭吵,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教會孩子在社會上怎樣做人,怎樣與人共事。
人與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包括父母與孩子。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屬品,也不是父母攀比炫耀,給自己長臉面的工具。所以孩子需要的是被尊重和被理解,被信任。每個孩子都是上天帶給我們的禮物,本自具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