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為什么不愿意和你溝通(怎樣讓孩子愿意和你溝通)
哪有孩子的成長是沒有任何問題的呢?即便是有,想必也是非常少的。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狀況百出的時候,回到過去十幾二十年,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揍一頓再說。
家庭教育是每一個父母必修的課程,國家也推出家庭教育促進法,主要是如何通過家庭教育的培養,讓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家庭教育應實現三個目標:第一個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第二個孩子綜合素質的培養,第三個孩子的完成學業,家長你認可嗎?
如今的教育觀念和方式已經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越來越多的專家在呼吁不要使用“棍棒教育”。因此,現在大部分的家長會選擇跟孩子好好溝通、講道理。可最近看到不少的家長都在吐槽:“不知道怎么回事,明明想和孩子好好說話,而孩子呢?不愿意就算了還不耐煩。是不是我上輩子欠他的了?”
孩子和父母從“無話不談”到“無話可談”
對于家長的這一點吐槽點和滿滿的疑問我也能理解。明明孩子剛學會牙牙學語的時候,每天和爸爸媽媽不停地說話,到了2~6歲左右更是每天像個小話癆一樣,說個沒完沒了,一天有無數個為什么,怎么都停不下來。
這時候爸爸媽媽的話,可以讓孩子瞬間就充滿力量,毫不夸張地說,簡直就是這個世界上最有力量的武器。可漸漸地孩子年紀變大以后,和孩子的溝通卻愈發的困難,每當家長想要說什么的時候,話還沒說完,孩子表現得非常不耐煩。
比如:頂嘴、戴上耳機或者是捂住耳朵完全不聽。甚至還會走開,把房門一關,開啟“兩耳不聞門外事”模式。而這到底是為什么呢?原因有這幾點,一起來看看吧!
1、父母在溝通時心不在焉
有些孩子之所以漸漸的不愿意跟父母溝通,是在他們成長的過程中,也有一些有趣的事情想要跟父母分享時,但父母總是心不在焉。為什么呢?父母總是從成年人的角度去看待孩子分享的事情,因此會覺得孩子所說的事情幼稚、無趣,便總是敷衍了事。
因此,當孩子滿心期待著父母的回應,卻被總是被父母敷衍了事,漸漸地孩子就失去了分享欲。也正因為如此,孩子的不開心和負面情緒在慢慢地積累,當累積到一定程度就會徹底失望,日后不管有什么事情都不會想要和父母分享、溝通。
因此,父母不要為了自己能多一點私人空間,就敷衍孩子。不管有多忙,也要記得抽出時間陪伴孩子,哪怕是每天10分鐘都好。畢竟孩子的成長速度很快,如果錯過了這個時機,就很難彌補,所以家長也不能忽視和孩子的感情交流。
2、愛嘮叨孩子
一些父母很喜歡對孩子不停地嘮叨,盡管我們明白之所以一直念叨,大部分是為了叮囑提醒孩子。但是父母不要為了提醒孩子,而總是喜歡把陳年舊事拿出來說,孩子雖犯過錯,提醒1-2次就可以了,不用次次都拿出來說事,。否則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從而不愿與父母溝通。
有時候,即使一些家長掌握了一些溝通的方法,但在看到孩子以后,就很容易把這些溝通方法拋在腦后,然后開始喋喋不休地說個不停,這樣是不對的,也是非常危險的。
當你跟孩子在溝通的時候發現孩子情緒上有明顯的變化時,比如:不耐煩、心不在焉,東張西望或者是有各種小動作的時候。
這就是孩子在發出一個不想溝通的信號,很有可能就是因為父母的話重復嘮叨太多次,因此在與孩子溝通的時候,注意看看自己是否一不小心,就開啟了“唐僧念經”模式。
3、溝通中全是命令、指責的語氣
平等地與孩子們溝通,這是很多家長容易忽略的一件事。當孩子們向你表達意見的時候,你的父母肯定會說這樣的話:你還小,你知道什么?
這樣的話語不僅影響孩子表達交流的意愿,更容易感到和你沒有共同的語言,這會導致孩子們不愿和你交談。要與孩子建立良好的關系,更要對孩子放平心態,找到正確的引導方式。
有一些家長對孩子有很強的控制欲,不管分事情的大小,總是喜歡幫孩子做決定,很少去從孩子的角度出發,溝通時就像是上級給下級下達指令一樣。這樣的方式會使孩子覺得自己的自主性受到侵犯,想掙脫父母的束縛。
還有一些家長聊天不到三句,忍不住說孩子笨的情況比較普遍,或者我們都有親身經驗。這不僅會使孩子的心理受到打擊,自信心也會一點一滴地喪失,親子之間的縫隙也會越來越大。
4、溝通中充滿了質疑
孩子的內心深處,爸爸媽媽一直是自己最堅強的后盾,但是如果孩子跟我們交流的時候,家長總是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去評價孩子所分享的內容,孩子甚至還沒有把自己真正的緣由表達出來,就被家長質疑,這時候家長所說的每一句話就像是一根根刺一樣,狠狠的扎進孩子心里。
當孩子們忍著疼痛把自己的傷口裸露出來時,得到的不是爸爸媽媽的安慰,而是一遍又一遍的質疑。長期處于這種狀況中的孩子,哪還會跟父母溝通,父母的不信任已經深深地傷害了他們敏感而又脆弱的心靈,甚至成了拒絕溝通的導火線。
當孩子遇到挫折或者是困難時,家長們不要先入為主,多花一點時間,耐心地聽孩子說完,等孩子平靜下來,情緒得到穩定時,在幫忙孩子好好的分析,引導孩子去解決問題。
寄語:
在生活中,做為家長要注意自己和孩子說話的語氣以及溝通的方式,不要為了溝通而溝通,之所以溝通是本著從孩子的角度和感受出發, 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他的愛,讓孩子能理解這種愛。
溝通的初衷就是為了孩子好,因此在溝通的時候,不要總是給孩子潑涼水,總是嘮叨和質疑孩子所說的話,更不要憑著主觀去判斷。
家長要學會共情,從孩子的角度出發, 這樣便不會出現溝通的種種困難,世界上沒有不聽話的孩子,只有不會溝通的父母。你家孩子多大了,彼此之間有話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