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娃憂郁癥的表現(帶娃帶出抑郁癥怎么辦)
萬事半稱心,一生盡知足。
心理健康是每一個父母最擔心的問題,只要孩子稍微有些情緒的波動,父母就會擔心自己的孩子是否有心理問題?這就是需要父母系統學習了解各年齡階段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如何幫孩子消除焦慮的情緒,幫孩子做好心理營養,心理建設等,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老師在直播課里都有系統講解,想學習的家長聯系我們。
有數據顯示:患憂郁癥的女人和男人的比例是5:1,而女人當中患憂郁癥風險最高的是3歲以內孩子的媽媽。
女人在步入媽媽這個階段后,會面臨很大的情緒挑戰。
一方面,女性在這個階段身體變化太大,再加上照顧孩子非常辛苦,讓媽媽的身體大大透支,情緒狀態很難把控;另一方面,出于對孩子的愛,媽媽又容易對自己提出較以前更高的要求。在這樣的雙重壓力下,媽媽需要不斷自覺地去觀察自己、調節狀態。
顯然,孩子分散了媽媽絕大部分精力,從而讓自己陷入異常忙碌的狀態。全職媽媽有很多時間面對孩子,處理孩子的教養問題,但往往容易與社會脫節,失去自信。而職場媽媽與孩子相處的時間相對較少,容易使她們心生愧疚,從而希望擁有更高質量的親子時光,希望孩子與自己相處時學到更多東西。
但是長期的忙碌讓媽媽們不但精力不足,更重要的是身體會被打垮。我們建議媽媽們從下面幾方面來著手保持身心健康。
1.運動
推薦快走(比散步快一點的速度)和瑜伽這類運動量不是太大的運動,否則會給媽媽造成負擔。另外,一星期至少要保證五天運動。如果肯堅持,媽媽很快會看到自己整個人的身體、精神、情緒有很大改變。
2.保證休息
每周至少半天,把孩子交給讓你放心的人,自己去做些喜歡、放松的事情。這也是快速充電的辦法之一。不管高級的、低俗的、安靜的、熱鬧的,總之一定要挑讓自己最開心的事情去做。整個人的身心從與孩子相關的瑣事中抽離出來,只是好好享受自己的時光,和自己待在一起。當然,如果有爸爸以外的人可以幫你看管孩子,和丈夫待在一起,做你們喜歡的事情,也非常好。不管我們怎么愛孩子,怎么愿意進入孩子的世界,成人就是成人,除了“孩子時光”,我們一定需要有屬于成年人的活動和時間。
3.身體覺察
不管我們在照顧小嬰兒,還是做家務、工作,一定要量力而行。有時候,因為我們太要強而忽略了自己能力的底線,總覺得撐一下就過去了。孩子喜歡我們的陪伴,我們就變成24小時貼身保姆,老公夸我們飯做得好吃,我們就拼了命每天都自己做……我們會有很多欺瞞自己頭腦的借口,但身體卻是一面最真實、準確的鏡子,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當你總是感覺身體疲倦時,就已經是必須做出調整的最后信號了。
4.和家人保持溝通
和人的相處,特別是親密關系中的相處,會直接影響每個人的情緒。所以,如何和家人溝通、相處,會對媽媽的情緒有極大的影響。我們要盡量做到和家人保持一致性溝通,不指責、不攻擊、不討好,如實地說出自己的感受、需求,不要等到情緒太滿,忍無可忍時才用怒氣去溝通。
請記住,我們要適當放下,我們不一定要做個100分的媽媽,實際上根本就不存在100分的媽媽,沒有人可以批判我們,因為媽媽都是為了讓孩子擁有更好的未來而努力的,也沒有人能批判媽媽們的教育方法,沒有一種教育方式是適合全人類的。而媽媽是最了解孩子的,她知道哪種方式最適合孩子。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孩子不一定非要一個完美的童年,足夠好的童年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