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要學會與孩子溝通的方法和技巧(家長應該如何與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
許多家長發現,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越來越不愛與家長溝通了。小的時候,孩子每天蹦蹦跳跳地與家長訴說今天發生了什么趣事。例如:誰上課睡覺還打呼被老師罰站了,誰和誰鬧掰了,誰和誰打起來了等等。
家庭教育是每一個父母必修的課程,國家也推出家庭教育促進法,主要是如何通過家庭教育的培養,讓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家庭教育應實現三個目標:第一個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第二個孩子綜合素質的培養,第三個孩子的完成學業,家長你認可嗎?
慢慢地,孩子的話越來越少。當家長主動提問起在學校發生了什么趣事時,孩子也只是回答沒啥事好講的。不要單純得以為孩子只是學習太疲憊不愿意說活或是學校里真的沒發生什么事情,很有可能是你們的溝通出現了問題。
如果家長沒有掌握正確的溝通技巧,把溝通變成家長單方面的嘮叨、指責、說教;孩子的傾訴得不到家長的回應,得到的只是嗯嗯啊啊的敷衍,自然而然孩子便不會再向父母敞開心扉了。
那么該如何正確與孩子溝通呢?請仔細閱讀以下三點。
1.學會傾聽而不是一味說教
一個冷靜的傾聽者,到處都受歡迎;而一個喋喋不休者,像一只漏水的船,每一個乘客都希望趕快逃離它。
現實生活中,很多父母都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待問題,但是大人的想法和小孩子的想法怎么會一樣呢?如果先入為主帶入自己的想法,不去傾聽孩子的想法,一味向孩子輸出大人的觀點,只會將孩子越推越遠。
例如,當孩子向你訴說不想去學校,學校很討厭時,不要急于說教、指責,“你不去上學你去干啥?撿破爛嗎?”要仔細聆聽孩子后面訴說的原因,聆聽孩子的想法。反思一下是什么導致了孩子不想上學?設身處地得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不要凌駕于孩子之上。給他關懷和鼓勵,與孩子一起面對問題,解決問題。
2.尊重孩子,引導孩子
當與孩子溝通時,不要仗著自己是長輩,比孩子懂得多就對孩子頤指氣使,你必須怎么怎么做。如果家長一直非常強勢,不尊重孩子只會嚇到孩子,使得孩子不敢訴說自己的想法。
要以平等的姿態與孩子溝通,近期有沒有遇到什么自己解決不了的事情啊,爸爸媽媽可以提供給你一些解決方法,你看看你更喜歡用哪種方式解決問題呢?你自己的想法是怎樣的呢?
給孩子表達自我的空間,尊重孩子的想法,讓孩子知道父母是在乎他,認可他的。
3.先共情,再講道理
當孩子受到了委屈,與父母傾訴時,不要直接講一些大道理,孩子是聽不進去的。先與孩子共情,理解他,安撫他,之后再講解該如何做,這才能夠做到有效溝通。
當孩子走路摔倒時,哇的一下哭出了聲,讓你抱起來時,你會怎么做?大聲訓斥她別哭了,要獨立,要自己站起來嗎?這樣只會讓孩子覺得你冷漠,不關心他,孩子更委屈了。
應該趕緊走到孩子面前,蹲下來詢問,“是不是很疼啊?媽媽可以感受到的,可以哭一會。緩過來后,慢慢自己站起來,好不好?媽媽陪著你。”要讓孩子感受到你是可以理解他,陪伴他的。后來詢問孩子為什么會摔跤,是不是跑得太快了,沒注意路上有小坑。這樣做不僅讓孩子學會了自己從哪里摔倒就要從哪里站起來,還記住了跑步時要注意腳下。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識,不妨來學習一下家庭教育指導師這一職業,可以學到更多的教育知識。歡迎您的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