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要和孩子多溝通和交流(你認為父母應該如何加強與孩子的交流)
家庭教育是每一個父母必修的課程,國家也推出家庭教育促進法,主要是如何通過家庭教育的培養,讓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家庭教育應實現三個目標:第一個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第二個孩子綜合素質的培養,第三個孩子的完成學業,家長你認可嗎?
小杰媽媽說,她發現小杰的人際交往能力和溝通能力,確實比同齡的小朋友差一些。例如,小杰很喜歡玩滑梯,經常去小區公園里玩。但是,如果去到的時候,已經有小朋友在玩了,他會不敢過去,非要媽媽帶他過去和那些小朋友打過招呼后,他才敢加入一起玩,他自己不敢去打招呼的。
小杰媽媽還說,幼兒園的老師曾經對她說過,小杰雖然是個男孩子,但是平時不太懂得主動和其他小朋友交流,有時候和同學產生了矛盾,他也只會哭,不會像其他孩子那樣遇到問題就找老師。
小杰身上的這種現象,令小杰媽媽覺得很苦惱,她和小杰爸爸在生活中,都是很愛與人交流、很好溝通的人,為什么小杰的溝通交流能力會這么差呢?
孩子的溝通能力差
四種方法培養孩子的溝通能力
卡卡媽覺得,小杰身上出現這種情況,父母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因為“溝通能力”是一種可以培養的能力,也是一種習慣,如果父母有意識,從小就對小杰進行培養,平時多鼓勵他、肯定他,那么,他是不會出現這種情況的。
那么,父母應該怎樣正確培養孩子的溝通能力呢?
父母要多鼓勵和肯定孩子
一、孩子還小時,可用目光與他溝通
很多父母認為,孩子太小,例如還不會說話時,只要讓他吃飽睡足就可以了,不需要和他說話、溝通,因為說了孩子也不懂。因此很多父母會直接把孩子交給老人或者保姆帶,自己去則忙工作和事業。
其實孩子比我們想象的聰明,雖然不懂說話,但是,父母說的話,他是能夠聽懂的。所以,無論孩子多小,父母都要多抽時間陪伴他,主動和他交流。
這么小的孩子,怎么交流呢?其實也很簡單。例如,孩子盯著花兒看的時候,媽媽可以告訴他那是什么花;孩子盯著小哥哥吃雪糕,媽媽可以告訴他,哥哥正在吃雪糕。這樣,會在無形中培養孩子的語言溝通能力。
孩子還不會說話,父母也要和他溝通
二、孩子說的話,父母要認真對待
孩子長大、會說話后,那么,對于孩子所說的話,父母都要認真、耐心地對待。當孩子說出一句很好、很有道理的話時,父母要及時肯定孩子,給他點贊,鼓勵他繼續說下去;
如果孩子說的話不正確,父母也不能直接說他不對,而是應該找出孩子所說的話中正確的部分,對他進行鼓勵,然后再糾正孩子說得不對的部分。
即使孩子在父母忙工作的時候,過來和父母說話,父母也不要直接打斷孩子的話,以免打擊孩子說話的積極性。父母的正確做法,是委婉地告訴孩子,自己正在忙,不希望被打擾,或者干脆安排一些“工作”給孩子做,以便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孩子說的話,父母要認真對待
三、父母要多主動和孩子溝通
平時,父母要想辦法和孩子說話,因為父母多和孩子說話,除了可以了解孩子內心的想法外,還能調動孩子的思維,提高孩子使用語言交流的積極性,增加和孩子交溝通的機會和內容,這對培養孩子的溝通能力有很大的幫助。
當然,如果父母和孩子聊天時,提到的某些問題,孩子不知道怎么回答,或者答了幾次都不正確,那么,父母不妨和孩子多討論幾次,然后再說出正確的答案。另外,父母還可以對答案進行拓展,讓孩子了解更多相關知識。
父母要注意,在和孩子溝通的時候,對于孩子的錯誤一定要寬容,不要一味地對他進行批評和處罰。
父母要多主動和孩子溝通
四、父母要多注重和孩子的情感交流
父母想和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就一定要注意和孩子之間的情感交流。因為在生活中,很多父母因為平時工作忙而很少陪伴孩子,很少和孩子進行情感交流。也就是說,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感情比較薄弱。
這樣,對于孩子的溝通能力的形成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所以,父母平時一定要多抽空陪伴孩子,多和孩子進行情感交流。
父母要多和孩子交流
結語:在生活中,卡卡媽平時也經常聽到有父母抱怨,說孩子越大就越難溝通,很多時候,父母根本不知道孩子在想些什么,對孩子的行為也沒辦法理解,問孩子,孩子又不愿說出真實的想法和感受,這樣,溝通產生障礙是難免的,親子關系也會變得越來越差。
我相信絕大多數父母,都是關心孩子、希望孩子好的。他們會主動去找孩子聊天,了解孩子內心的想法。可是,有些父母和孩子溝通時,問的問題都是“乖不乖”、“表現好不好”、“學習成績怎么樣”之類孩子不感興趣的問題。
父母要找準孩子感興趣的溝通點
也就是說,父母總是按自己的想法和孩子交流,根本沒有找準孩子感興趣的溝通點,這樣,又怎么能與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呢?
父母在和孩子溝通的時候,不妨轉變一下思路,例如,讓自己站在孩子的角度,以孩子喜歡的方式和語言,一起探討他感興趣的話題,這樣,相信孩子是很樂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訴父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