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孩子不和家長溝通怎么辦(高中家長與孩子溝通技巧)
父母一說話,孩子就煩躁,拒絕溝通,父母無法靠近孩子,孩子也不能理解父母,家庭矛盾非常尖銳,這是一種非常常見的家庭教育的問題,為什么會這樣呢?作為父母應該如何與孩子交流?
家庭教育是每一個父母必修的課程,國家也推出家庭教育促進法,主要是如何通過家庭教育的培養,讓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家庭教育應實現三個目標:第一個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第二個孩子綜合素質的培養,第三個孩子的完成學業,家長你認可嗎?
家長和孩子無法交流,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第一方面,認知不同、目標不同
家長望子成龍,希望孩子刻苦學習,出人頭地;孩子內心呢,希望家長能夠真正的關心自己。
家長和孩子對于這個世界的認知是完全不同的,無論是從年紀、閱歷、還是接觸的人脈上,都是完全不同的環境。
孩子有自己看待世界的方式,有自己對待事物的理解,所以如果只是單純的提出一個目標或者要求,而不能以愛和平等的方式進行溝通,孩子是不可能會認可你。
家長對孩子往往定的是長期目標,孩子希望自己可以有更多的快樂成長空間與時間,這就會形成一個長期目標和短期目標的沖突,認知不同目標不同你就很難讓孩子發自內心的去跟隨你,所以這要求家長不要只跟孩子提要求,而更多的要以愛為根本與孩子多溝通。
第二方面,家長沒有信服力
家長很多情況下跟孩子講各種道理,孩子為什么不信呢?孩子會說我如果聽從你自認為正確建議,按照你的理解我做你認為正確的事情,我無非就成為現在的你,有什么意義呢?我們做老師的有時候跟學生說話,跟他說了一切的人生道理說他都是為他好,說的都是我們的人生經驗學生一句話就把我們懟回來了,學生會說,道理我都懂,但是你現在的生活你覺得可能還不錯,不過這并不是我們想要的……
有些家長說我生他養他,他就得聽我的話,家長如果有這種情緒是不解決問題的,家長就是孩子的起跑線,你責怪孩子怎么就不能努力學習的時候,孩子對你的想法也可能是你為什么不能是一個有錢人。
所以我對家長建議是家長應該是孩子的最好的一個榜樣,我們學習比他刻苦,我們努力的時候比他持久,我們讀書的時候比他認真,我們自己一直有一個終身學習的要求,這個時候你再跟孩子說道理,即使你的成就并沒有很大,但是你所做的一切行為過程都潛移默化的給孩子樹立了標桿,孩子會有崇拜感和敬佩感,這樣你的話才有說服力。
第三方面,知行合一
這是我們所有人的問題。我們常說我們聽過了很多的道理,但仍然過不好這一生。
因為道理我們都懂,可是我們很難做得到。
每個人都知道躺下很舒服,但是成功沒有捷徑。孩子學習更是如此,只有發自內心的從小訓練的刻意訓練的克服天生的惰性,才有可能提高。而這一點有多少人能夠真正做到。所以就要求我們家長當孩子出現問題時,不要一味的指責,要更多的理解,要更多的陪伴,一起度過你最艱難的時刻,也許你跟孩子的溝通會更好一些。
聽物理老師說物理,解決孩子學習中遇見的各種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