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哭就哭出來吧別忍著(想哭就別忍著眼淚)
知乎上有個問題:你什么時候開始體會到生活不易?
心理健康是每一個父母最擔心的問題,只要孩子稍微有些情緒的波動,父母就會擔心自己的孩子是否有心理問題?這就是需要父母系統學習了解各年齡階段孩子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如何幫孩子消除焦慮的情緒,幫孩子做好心理營養(yǎng),心理建設等,左養(yǎng)右學教育賴頌強老師在直播課里都有系統講解,想學習的家長聯系我們。
高贊回答說:
“當我吃苦瓜開始不覺得苦的時候。因為生活比苦瓜苦多了。 ”
不能贊同更多。
有個熱門話題:今年的成年人好像都很愛哭。
簡單的一句話不知戳中了多少人的心。成年人真的太容易崩潰了,生活又苦又喪,快樂太少,好像怎么活都不夠痛快。
但其實成年人世界的悲傷,大家都還能忍,只是那種明明到了崩潰的臨界點,卻還要保留成年人最后的體面,當做自己一切都很好,想哭不能哭、想哭沒時間地點可以發(fā)泄的無奈,才真的磨人又磨心吧。
1相對幸運的人,沒有難過的資格
最初的我遇到不順心,也會跟朋友傾訴。
一開始會換來“沒事,都會好的”,后面慢慢變成了,“你這算什么啊,你看看誰,比你慘多了”。
雖然知道她在盡力安慰我,但那一刻,我卻覺得沒有說下去的必要了。
不是對朋友的安慰不滿,只是突然覺得相對幸運的人,好像少了點難過的資格。
于是朋友再問我“還好嗎”時,我會勉強擠出一個笑容告訴她,“我沒事了”。
而我們往往都是這樣,在自己這里過不去的事,只要他人沒有真正經歷,就不會真正的感同身受。
世界上比自己慘的人,也還有很多。可每個人的境遇不一樣,心態(tài)不一樣,對挫折的承受力也不一樣。
所以別人的悲慘跟自己的困境有什么必然聯系呢,自己的煩惱跟別人又有什么關系呢。我們只能說一句“沒事”,然后默默忍住眼淚,努力扮演一個合格的成年人。
這就是成年人的無奈吧:說出“我沒事”的時候其實是最糟糕的時候,因為只要還真實的活著,就不會沒事的吧。
都說成年人把自己的情緒都調成了靜音,其實他們也不想。只是后來的他們終歸是出于懂事,被動地接受,又主動地做出了靜音的選擇,不敢隨意哭泣。
有些無奈,卻也在情理之中。
2每個人都要學會與情緒共處
《向往的生活》中,有一期何炅聊到:
“很少有封閉自己的那種悲觀的運動員,盡管運動員的榮耀背后會吃很多難以想象的苦,但是每一位見到的運動員都是積極陽光的。”
黃磊也說了一段很有道理的話:
“越是沒吃過苦的越悲觀,越是沒吃過苦的越沮喪,越是沒吃過苦的越沒信仰,反而是吃過苦的那些人樂觀向上有信仰!”
誠然,人有情緒是很正常的事,誰都不可能無緣無故完全沒有負面情緒。
可現實生活中,我們的情緒只是我們自己的事,如果在外人面前脆弱,不僅于事無補,還容易被認定為不成熟。
而成熟、優(yōu)秀的人,往往情緒穩(wěn)定,也不是因為戒掉了情緒,而是找到了化解情緒最好的方式。
越吃過苦的人越樂觀,意思就是他們在苦的情緒中找到了解脫自己的方式,把負面情緒轉換成了正面的,以后再遇到也就不會再怕了。
成年人是需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的。
在你選擇了一種生活之后,就要學會承受這個選擇背后的辛酸,學會與情緒共處,更要避免掉進自憐的情緒,要勇敢把每一次痛苦都當作是一種歷練。
面對負面情緒,你也無需壓抑自己,更不要否定自己。任何人成功的背后,肯定都有數不盡的淚水,哭泣也不丟人,只要能排解都值得提倡。苦樂參半,也才是最真實的人生。
3你的情緒,是你的信號燈
之前總在網上看到,成年人的崩潰只在一瞬間。
沒什么體會,直到昨天,我趕了一周的方案被拒,老板宣布本月獎金補貼取消,而這已經是今年來第n次取消了……
當時早過了飯點,我拿出手機想點外賣,可一頓外賣就要幾十。我可能是餓極了,拿著手機崩潰大哭。
同事嚇壞了,連忙安慰我說請我吃飯,可我知道這根本不是一餐飯的問題。
我被這巨大的工作與經濟壓力壓抑太久了,我以為靜音是成年人應該有的方式。但其實壓抑的結果,就是自己早已站在了崩潰的邊緣。
而這一哭算是一個出口,發(fā)泄完后我的情緒好多了,思路也清晰,修改起方案來更得心應手。
然后我才明白,原來負面情緒不應該被壓抑,它是我們的信號燈,告訴我們哪些事情應該繼續(xù),哪些事情需要改變。
情緒本身也是個中立的詞,沒有對錯,我們對待它的方式,才存在對錯。
情緒好比是郵差,送來一封信,信的內容你不喜歡,就想把郵差殺掉,這不是很可悲嗎?
相反,我們要多虧它的存在,才能夠了解真正的自己啊。
而跳過情緒去處理問題,看起來很酷,實際上,我們并沒有真正看到自己的需要。
情緒的運作,可以理解為一條河流,它需要流動,也就是需要表達跟釋放。
每種情緒,都有屬于它自己的出口,都在提醒你哪里出了問題。
比起單純的開心、平靜,我們更需要的,是喜怒哀樂,樣樣俱全。只要不活成朋友圈里的祥林嫂,哭也好,其他也罷,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合理排解就好。唯有一點,別忍著。
4想哭就哭吧
有人說,成年人就像一部西游記。
悟空的壓力,八戒的身材,沙僧的發(fā)型和唐僧的絮絮叨叨,騎著那匹老馬,還離西天越來越近了。
讀起來好笑,但想想也挺心酸無奈的。
成年人的崩潰時刻太多了,但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我們不敢輕易暴露自己的脆弱,哪怕心里的糟心事已經積累到一定程度,看起來依然要很正常。
但可能某一秒突然就積累到極致了,不想說話,也不想做任何事了。
其實,相比做個情緒穩(wěn)定的成年人,更重要的是,能做個真實的人。
想笑的時候放肆地笑,你的快樂與他人無關;想哭的時候大聲地哭,也沒什么丟人的。
我曾經看過這樣一句話:
“據說眼淚含有重金屬錳,所以哭過后會覺得輕松。”
這句話真的有科學性嗎?我不知道。但我愿意去相信:哭一場,真的會讓人變得好起來。
其實也不只是哭,這只是其中一種排解方式,很多方式都可以覆蓋悲傷,治愈自己。
通過一首聽過百遍的老歌,通過深夜一頓放縱的美食,通過一次沖動消費的快感……
總之,你根本不需要做個情緒穩(wěn)定的大人,生活艱難,但你有權力尋找到屬于自己的方式,重新活過來。
別忍著,只要還會哭泣,人生就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