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你越來越自律的16個方法(如何有效自律?)
心理健康是每一個父母最擔心的問題,只要孩子稍微有些情緒的波動,父母就會擔心自己的孩子是否有心理問題?這就是需要父母系統學習了解各年齡階段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如何幫孩子消除焦慮的情緒,幫孩子做好心理營養,心理建設等,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老師在直播課里都有系統講解,想學習的家長聯系我們。
圖/網絡
前幾天,一位讀者跟我說,他的自律都被手機APP毀掉了,為了不繼續墮落下去,他決心把手機里的娛樂軟件全部卸載了,希望能夠找回丟失的自律。
這種遠離誘惑的做法相信很多人都嘗試過,最終多是以失敗告終,
因為你會發現,就算卸載了手機軟件,看到別人打游戲的時候你還是控制不住蠢蠢欲動的內心,過了一段時間還是會重裝回來,繼續以前的墮落生活,治標不治本的方法,只能換取一時的平靜,但不會促使你真正改變自我。
如果你想要真正的改變,首先,要明白為什么你總是無法自律。
1.缺乏目標感
很多人想讀書想健身,其實都是一些跟風的目標,他們其實并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于是當他們踏出改變的第一步,堅持不了多久就會因為沒有意義導致半途而廢,沒有目標就很難有內驅力,沒有內驅力自然長久不了。
2.缺乏正向反饋
如果做一件事遲遲沒有反饋,你不知道這個方向是否正確,也沒有接收到半分成就感,或遲或早,堅持這件事也會中斷。
3.恐懼心理
人都是貪圖舒適區的,一旦要做出改變,就會出現很多你掌控范圍之外的事情,
面對未知,每個人都會本能地抗拒改變,害怕自己的能力應付不了困境,擔心就算付出了也沒有得到想要的結果,于是選擇打退堂鼓。
4.不知道如何踏出第一步
就算以上三種問題對你來說都不存在,但當你想要改變卻不知道如何開始時,一樣會陷入茫然不知所措的境地,同樣會成為你改變的重大阻力。
那么想要改變我們到底需要怎么做呢?
1.榜樣對標法
有人說,你的視野里要有牛人,也要有跟你同頻的戰友。
深以為然,你必須見識過那些厲害的人,才有可能變成像他們那般優秀的人。
電影《幸福來敲門》的主人公克里斯是一位銷售員,他每天都會到醫院推銷他的掃描儀,可每一次都因為價格昂貴被拒之門外,
因為沒有穩定的收入來源,他差點被房東掃地出門,車子也欠了一大筆罰款。
就在克里斯非常絕望之際,他在路上遇到了一位即將改變他命運的男人,這個人開著一輛紅色的法拉利,穿著筆挺的西裝,看上去活得光鮮亮麗。
克里斯跑上去問這個男人,你是做什么工作的?怎么入行?
男人露出笑容:“我是一位股票經紀人,做這行不需要大學文憑,只要有數字觀念和交際能力就能入行。”
聽完男人的話,克里斯就像發現新大陸一樣興奮,他看著證券公司的大門,決定要去公司參加面試。
后來他果真如愿通過證券公司的面試,但他卻一改常態說還要考慮考慮,因為試用期沒有工資,克里斯的處境變得更加艱難了,他跟兒子一起流落街頭,晚上就在廁所里鋪著報紙過夜。
半年后,克里斯順利通過公司的試用期,成為正式員工,
克里斯高興得不能自已,他回到托兒所激動地抱起兒子,兩個人終于告別流離失所的生活,開始奔向美好的未來,克里斯把這個階段叫做——幸福來敲門。
克里斯改變自我的方法就是榜樣對標法,先鎖定你想要成為什么樣的人,然后找到一個對標的榜樣,去學習他,模仿他,甚至超越他。
比如,接下來,你打算做短視頻,可以找到你相同領域的一個榜樣作為參考坐標,了解他是怎么做到的,運營賬號的思路是什么樣,
做起來的時候就有了一個大致的方向,也有了具體的方法可以學習,這樣更容易激發我們的行動力。
2.用小步子原則啟動第一步
《哈佛圖書館二十條訓言》里,有一條這樣說道:誰也不能隨隨便便地成功,它來自徹底的自我管理和毅力。
當你的目標非常大,想做的事情非常多,往往你會因為過大的心理壓力而放棄,這個時候,不要去關注那些你無法掌控的事情,比如會出現的一切困難,一些打擾計劃的因素等等。
我們應該把思維放在你能夠掌控的事情上。
比如說你馬上就要考試了,你非常想要復習,但又擔心考不上,這個時候你可能會心煩意亂。
如果你繼續想那些你控制不了的事情,那么一切行動就不可能發生。
這個時候不如換個思路,假設奇跡發生了,你考上了,我們倒推回來,這個時候,你應該在做什么?是不是應該先坐下來復習考題?再具體一點,能不能先從5道題開始,告訴自己,做完這5道題再說。
事實上,當你坐下來完成這5道題,你已經完成進入了沉浸狀態,甚至產生了心流,接下來你還會完成10道題,20道題,甚至50道題,那么就完成了目標的一小步了。
這在心理學上被稱為小步子原則。
小步子原則是一種美國心理學家斯金納提出的編寫程序化教材的主要原則。將學生的學習目標分解為具有邏輯聯系的許多“小步子”。由完成一系列“小步子”達到實現終極目標。
簡而言之,小步子原理可以降低我們的執行難度,使得我們更輕松去完成任務,同時獲得一定程度的成就感,從而驅動自己繼續去做這件事。
3.用新的行為代替舊的行為
在書上看過這樣的一個例子,一個女生因為在外面租房子,每天下班回家,面對空蕩蕩的房間,她感覺特別孤獨和無聊,偌大的城市里,她找不到一個可以說話的人。
為了擺脫這種孤獨感,她每天晚上都會出門去吃東西,看著街道上人來人往的車流,五顏六色的燈光,她突然感覺自己不那么孤獨了,心里完全被熱鬧填的滿滿的。
雖然她靠這個方法擺脫了寂寞,但與此同時她也變成了一個大胖子。
女生非常苦惱,于是她跟專業的老師求助,如何改變現狀?,
老師告訴他,你可以參加一些培訓活動或者運動俱樂部,到時候你就會有一些新的朋友,有一些新的活動,就不會感覺寂寞了,還能把暴飲暴食的習慣改掉。
女生聽從了他的建議,回去之后,就給自己報了一些學習班,接下來的日子里,女生認識了很多新的朋友,下班后也有事可做,再也沒有寂寞的感覺了,也不會懷念之前的美食,如今的她過得很充實,而且行為習慣也被徹底改變了。
自律,其實就是養成一種習慣,習慣去做一些動作,習慣某種生活模式,自律就變成一件很輕松的事情。
回到我們自己本身,我們應該怎么去做呢?
如果你希望自己下班后能夠拿起書本學習,而不是打游戲看電視,或者跟朋友出去喝酒聊天,可以這樣來改變你的一個日程表,
135的晚上你就照常打游戲,去喝酒,去抽煙,看劇。246的晚上,就選擇看書,健身以及實踐你的新目標。
兩種不同生活的體驗,讓改變不那么痛苦,同時也會讓你去體驗哪種生活會給你帶來更深刻,更美好的體驗。
一天兩天或許沒感覺,但時間長了,你發現打游戲,聊天喝酒,只能給你帶來一時的快樂,然后又是漫長的空虛和無聊感,
讀書健身就當時來說非常枯燥,但是,當你一天一天的堅持下去,會發現你的思想在一點點變得開闊,你的身體越來越健壯,
當你體驗過自律帶給你的好處時,你的內驅力就會被點燃,之后的堅持就會變成一種慣性,甚至會主動拒絕那些消耗你的事情,重新設計你的生活。
4.在身邊養一個環境場
“場”其實是包含大量行為線索的環境,這些行為線索會刺激你做出特定的行為。
人在不同的環境之下都會做出不同的行為選擇。
在宿舍,面對舒服的被窩還有昏昏欲睡的燈光,你會本能地做出睡覺的行為。
但是到了圖書館,四周圍都是書,明亮的燈光,目之所及都是一群奮筆疾書或者埋頭讀書的人,你也會不自覺的跟著做出一些閱讀的行為。
之前蘭州大學的“最牛學霸宿舍”迅速走紅網絡,這個宿舍四個人全部保研名校,連一名宿舍外跟她們交好的女生也考到了好學校。
是她們運氣好嗎?還是巧合而已?都不是,這是她們互相影響的結果。
這幾個女生透露說,她們會互相督促彼此學習,每天早上最先起床的那個人,就會把大家叫起來學習,一年四季雷打不動。
如果有人懈怠了,放松了,就會提醒和鼓勵對方,就這樣,她們一起堅持了下來。
說白了,這就是環境場的作用,
美國著名心理學教授大衛·霍金斯關于這個問題曾做過百萬次案例,得出結論:能量對我們的影響是不可思議的,當正能量的人出現時,他的磁場會帶動萬事萬物變得有秩序和美好。
但你身邊出現了一個正向的環境場,這種磁場就會在潛移默化間影響你往好的方面去改變,進而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收獲一個更好的自己。
環境場,主要有兩個因素,第一個就是這個場里面的行為線索,其次呢,就是一個歷史習慣。
行為線索也就是這個環境里面有多少跟目標相關的東西,比如在工作地點,周圍有工作用的電腦,有筆記本,有會議室,會埋頭苦干的同事,旁邊還貼著你這個月的工作目標,那么你就很自覺進入工作狀態。
歷史習慣就是你過去在這個環境里面做出的行為模式,比如你過去經常在書房工作,那么進入這個環境,你就會選擇工作模式,如果要休閑娛樂,你會不自覺離開書房。
如果你想要學習,首先就要布置一個跟學習相關的環境場,讓你更容易進入學習狀態,另外就是要養成規律,固定的行為模式,比如到了書房就開始閱讀,經常在晨間讀書,那么以后到了這個地方,到了這個時間,你就很容易做出學習行為。
有人說,自律就是對自己狠,其實,自律沒那么難,只要把它當成一種習慣日積月累地堅持下去,這件看似很難的事情,也會變得像吃飯睡覺那樣自然和輕松,
《自律力》一書中說,控制欲望,不是意味著犧牲,而是為了贏取更廣闊的人生。
自律的人,終將迎來開掛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