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家庭教育手冊(日本學校的家庭課)
日本在推進教育現代化的過程中,始終將家校共育作為重要的一環。日本《教育基本法》明確指出學校和家庭要各自“明確在教育中的職責,相互配合、共促合作”。為了達成有效的家校共育,首先要提升家長參與教育的意愿和能力。為此,日本各地學校陸續開展“家庭教育教室”學習活動,為家長提供學習育兒知識和交流育兒經驗的機會。以日本岐阜縣為例,該縣通過以下流程開展這一學習活動。
家庭教育是每一個父母必修的課程,國家也推出家庭教育促進法,主要是如何通過家庭教育的培養,讓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家庭教育應實現三個目標:第一個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第二個孩子綜合素質的培養,第三個孩子的完成學業,家長你認可嗎?
確定學習主題與形式。學校在開展學習活動前,會事先調查了解家長普遍關心的育兒問題,并結合《家庭教育教室指導手冊》中兒童應當學習的內容,選擇恰當的主題。一般包括早睡早起、健康飲食等生活習慣的養成,消費教育、人際關系等社會能力的培養,父母責任、親子交流等家庭關系的構建,叛逆期、青春期等與身心成長相關的知識,以及生命教育、安全教育等內容。在主題選擇上各校經常以節日為參考,比如植樹節、圣誕節等。活動形式上則以校園活動、體驗活動、親子活動、演講會和育兒交流會為主,其中育兒交流會是“家庭教育教室”的獨特形式,旨在引導家長學習、思考,從而提高參與家校共育的意愿和能力。
選擇活動指導教師。在確定了學習主題與活動形式后,學校應當依此選擇合適的指導教師,以保證活動質量,提高家長滿意度和后續的參與意愿。例如,在了解學校整體情況和校園文化的活動中,校長或教導主任就是較為合適的人選。對于具體的學習和生活等問題,則以一線教師為佳。類似身心健康等主題,則可以委托校醫院或心理咨詢室教師。將學校作為一個整體,為有需要的家長提供學習機會,擺脫“教師只負責自己班級”的情況,達到學校內部的群策群力。此外,還有一些學校通過委托校外專家,甚至邀請家長作為活動的指導教師。
多渠道進行活動宣傳。確定活動主要內容和指導教師后,學校會積極利用各種信息渠道進行宣傳。岐阜縣學校除了利用電話、郵件直接與家長溝通,還經常設計活動海報進行宣傳。比如,有的海報以描述現象的形式介紹活動主要內容,“你發現孩子的這些情況了嗎?最近總是發呆;經常丟三落四;不愛講朋友的事情了……”又或是做成一頁邀請函的樣式,并附上參加確認書,統計參加人數,方便及時調整活動時間和場所。此外,有些學校并不局限于校內學生家長,而是將此作為開放校園的活動之一廣而告之,吸引潛在的入學者。
引導家長互相交流經驗。日本“家庭教育教室”學習活動普遍注重引導家長交流育兒經驗,有時直接采用育兒交流會的形式開展,有時則穿插在其他形式中。岐阜縣《“共同育兒”家庭教育計劃》也對此提供了較為詳盡的指導。一般而言,教師會描述一個虛擬的情境,并讓家長在紙上寫下對這一情境的感受或思考。然后,教師會逐步引導家長寫出自己的孩子是否出現了類似情況,或發生了其他行為變化,并就此進行交流。最后,教師要對這一主題進行總結,并講解其中的育兒知識,為家長提供參考和指導。
收集活動的評價反饋。每次學習活動結束后,從活動時間、主題、形式和指導教師,到學習內容、氛圍等問題,都需要家長作出評價。同時,設置部分開放式問題,比如“在本次家庭教育教室中,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是否對之后的育兒活動有所幫助”“對于后續的家庭教育教室,有哪些意見或建議”等。通過收集反饋,學校可以了解家長對“家庭教育教室”的滿意程度、學習收獲和其他建議,為下一次開展活動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