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的誤區有哪些(當前我國學前兒童家庭教育的誤區)
家庭教育是每一個父母必修的課程,國家也推出家庭教育促進法,主要是如何通過家庭教育的培養,讓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家庭教育應實現三個目標:第一個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第二個孩子綜合素質的培養,第三個孩子的完成學業,家長你認可嗎?
這篇文字是我做了一個視頻寫的文案,有的人喜歡看文字,因此分享給大家,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家庭教育中的幾個誤區
現在家庭教育很火,視頻很多,培訓機構也很多,加上《家庭教育促進法》很快就要生效了,2021年12月14日,教育部官方微信號微言教育還發文稱,教育部印發通知,部署教育系統學習宣傳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
我對這個領域也關注很久了,2001年就出了一本家庭教育的書,書名叫《一生的教育》,后來還出版了《名人教子成功故事》(中國卷、外國卷),另外我當過兩年中學老師,自己的孩子也考上了一所211大學。
我發現,現在家庭教育雖然大家都很關注,但是也存在不少誤區。
第一個誤區,孩子的問題都是父母的問題。
現在的家教視頻,都是告訴父母該怎么做,怎樣說話等等,恨不得父母成為完美無缺的人。這怎么可能呢,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人,大部分父母都是普通人,怎么可能成像神一樣完美的人呢?
父母的言行,固然對孩子影響很大,但其實經常是不起決定作用。例如,我家兄弟姐妹是五個,但是只有我從小愛讀書學習,并最終考了出來,而其他兄弟姐妹都在家務農。同樣的父母,同樣的言行舉止,為什么我就能考大學,讀研究生,而其他哥哥姐姐弟弟都不愛讀書學習,最終務農了呢?
另外,有些大學教授的孩子也不愛讀書學習,有的甚至連大學都沒考上。而有些一個字不認識的父母,卻能把孩子教得很好。我的父母就是一個字不認識的。
之所以會發生這種事情,這是因為對于一個孩子的成長來說,除了家庭教育,還有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孩子很小的時候可能父母影響比較大,但當孩子年齡稍大一些的時候,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影響就比較大了。
因此,孩子有問題,未必一定是父母的問題。
第二個誤區,專家說得都是對的。
現在網上的專家很多,有的影響力很大。但是仔細想想他們說的話,很多是經不起推敲的。我在研三的時候曾經在中青網兼職做網站編輯。那時候中青網是在友誼賓館,我很喜歡那里的環境,那種古色古香的建筑,還有高大茂密的松樹。有一次,中青網邀請孫云曉做教育的講座,我記得他當時的一個觀點就是,我們的教育是不成功的。當時,領導們讓我們網站的人都積極活躍一些,多發言與主講嘉賓互動。當時我就提了一個問題,我就問“教育成功的標準是什么?”這個問題他沒有回答,顯然他也是無法回答的。就算現在,也沒人敢說教育成功的標準是什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倒是曾經提到過21世紀人才的“四個學會”,就是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生存。勉強說得過去。因為這只是個基本要求,而且不容易量化。
家教領域還有一個知名度比較高的李玫瑾老師。曾經有一段她的視頻,說愛說話的孩子將來適合當領導。這段視頻被很多人大肆轉發。但是仔細想想,就覺得這個李玫瑾老師可能沒當過領導,對情商的研究也不是很多。什么樣的人能當領導呢?就說話方面而言,不是“愛說話”的孩子將來適合當領導,而應該是“會說話”的孩子將來有當領導潛質。大家要注意,“愛說話”和“會說話”,差別是很大的。一個人愛說話,說的話就會很多,經常就把不該說的說了,或者不考慮說話的場景和對象,不但起不到好的效果,反而會給自己帶來麻煩,或者引起別人的反感甚至憤怒。
而會說話,那就是那種說話的各方面都把握得很好的人。真正的領導,尤其是職位比較高的領導,說話都是很謹慎的,絕不會多說。
而不愛說話的人,也有大領導。例如羅馬帝國第一元首屋大維,他就是個很不善于語言表達的人。他跟自己的妻子說話,都要打草稿,然后照著稿子跟妻子說話。而中國古代的皇帝,更是“金口玉言”“君無戲言”,說話非常謹慎。
從這兩個例子來看,有些專家的觀點是經不起推敲的。當然,人無完人,我們有時候會手誤,專家有時候也會口誤,這也很正常。
作為父母,重要的還是要多思考,學會批判性思維,不迷信專家。這樣對孩子的成長也是非常有益的。因為這樣也會引導孩子自主思考,能提高創新的概率。
第三個誤區,相信家庭教育有普遍適用的靈丹妙藥或者秘訣。
經常看到類似“對孩子說這幾句話,立馬成學霸”;“做好這幾件事,孩子將來進哈佛”諸如此類的視頻鋪天蓋地,而且播放數動輒幾萬幾十萬,點贊數幾百數千。教育孩子有這么容易嗎?“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雖然說百年有點夸張,但是至少需要20年左右,有的甚至20年后,竟然還是個“啃老族”“坑爹族”。
專家們也做過研究,一個新的習慣的養成或者一個壞習慣的克服,至少需要一個月的時間。而現實是,有的孩子一輩子都沒有養成愛看書的習慣。作為父母的成人,有的人想減肥,結果常常就是反反復復不成功;有的人想戒煙戒酒,結果呢,最終還是投降了。成人尚且如此,何況孩子?!
因此,家庭教育中沒有什么靈丹妙藥或者秘訣,父母等家長,需要做的是長期不懈地努力。
另外,家庭教育中也不存在普遍適用的方法,每個父母等家長個性不同,每個孩子個性也不同,別人成功的做法,在自己的孩子那里可能就根本無效,甚至還相反。別人不成功的方法,或者沒試過的方法,或許在自己孩子身上就是好辦法。
例如,古人講“棍棒出孝子”,古代人教孩子,打罵是常用的方法,也培養出了不少人才。而我們今天,贊賞、鼓勵等等方法,對很多孩子也不起作用。
因此,父母要做的是,找到最適合自己孩子的方法,而不要照搬照套別人的方法。
第四個誤區,以為報了家教班,買了家教課程來學習,孩子教育就有保證了。
父母等家長學習這是個好事,這是父母們自我教育,是值得提倡的。但是,父母等家長道理上懂了,做起來未必有效;即便孩子也懂了,也未必能在行為上落到實處;即便是在行為上做到了,也未必能堅持。
因此,報班,買課來學,可以做,但是不要抱太高的期望,也就是僅供參考,并不能保證孩子教育成功。前面講過,影響孩子成長的,除了家庭教育還有社會教育和學校教育,父母要做的是盡量少走彎路,盡量把影響孩子成長的不利因素控制在最小范圍內,或者說盡量把對孩子的不利影響降到最低。
另外,我個人提倡看書學習,因為一方面這樣比較系統全面,因為視頻免不了碎片化,而且圖書錯別字少。另外,父母看書學習,孩子愛看書學習的概率也會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