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對孩子的教育的不同(西方教育適合中國孩子嗎)
至今,我仍清楚地記得兒時與父母倚坐在露天陽臺上,我們吃著西瓜,數著天上的星星,我指著天上的月亮對父母說,“那個月亮好大好圓”,父母連忙對我說“別指月亮,小心等你半夜睡著了割你耳朵”,我嚇的連忙對著月亮鞠躬請求原諒。
家庭教育是每一個父母必修的課程,國家也推出家庭教育促進法,主要是如何通過家庭教育的培養,讓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家庭教育應實現三個目標:第一個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第二個孩子綜合素質的培養,第三個孩子的完成學業,家長你認可嗎?
夜空下,在我與父母的吵鬧聲中,時光悄然而逝,到如今想來,這卻成了我短暫人生起始中最有價值的財富。當然,父母也在夜空下給我講過許多傳統故事。用月亮嚇我,也是為了讓我能尊敬傳統文化。但是,中式教育也有弊端,與西方教育存在很大的差異。
我國的家庭教育目的是把孩子培養成“才”,將來有出息,有個好職業,期望值高,而且功利性強。因為有出息、好職業不是一般的目的,較難實現。基于這種期盼,很多家長認為,父母對孩子的責任就是讓他們生活得更好,若能給孩子創造優越的生活條件,再苦再累也愿意。正如黃全愈(2010)在所著的《望子成人——家庭教育在美國》一書中指出的“中美家庭教育的最大區別,就是美國的家庭教育更注重如何把孩子培養成現實生活的成功者、獲勝者,而不是一個虛幻的“天才”。
西方家庭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孩子成為一個社會人,孩子能夠處理各種事情擁有自己獨立的能力。美國教育界基本上有一種共識,那就是父母不應給孩子灌輸某種既定的規范,每個人都可以根據各自的價值觀去選擇,教育重要的職能在于引導他們怎樣進行選擇。基于這種觀點,西方家庭十分注重孩子從小的鍛煉,把子女積極的成分最大限度地挖掘出來,讓子女實現自我價值。這也確實培養了子女的自主意識和獨立生存能力。
中式教育較為重視骨肉親情的教育,在對小孩子進行教育時,善于結合親情,讓孩子從小就感受到父母的愛。這無疑是很好的,但如果父母對孩子的關愛過度,就會使小孩子產生驕縱之氣,特別是在未來的生活中十分的依賴父母。西式教育重視孩子獨立性和自主意識的培養,從小就會鼓勵孩子自己動手解決問題,在這樣的教育環境下,西方孩子對父母的依賴性不強。
但是,西方家庭的孩子雖有較強的獨立性,但是無論是父母還是孩子都不善于維護親情關系。所以,中式家庭親人之間的情感會更加的濃厚。
總之,針對當前中式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我們既要揚長避短也要積極學習西方教育的先進理念與做法,積極地改善中式教育中存在的弊端。
部分來源網絡 如有侵權 可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