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以前很乖的孩子青春期很叛逆(青春期孩子叛逆怎么辦?這六招非常管用)
家庭教育是每一個父母必修的課程,國家也推出家庭教育促進法,主要是如何通過家庭教育的培養,讓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家庭教育應實現三個目標:第一個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第二個孩子綜合素質的培養,第三個孩子的完成學業,家長你認可嗎?
孩子到了青春期就會涌現出許多問題,家長在面對這個階段的孩子時往往不知所措,感覺走不進孩子心理,也搞不清孩子到底在想什么。有時甚至之前覺得孩子特別懂事,但是到了青春期就像變了一個人,開始“叛逆”,這到底是為什么呢?
首先,我們先了解一下,孩子什么時候開始進入青春期。
“孩子的青春期一般是指從第二性征開始發育算起,對于女孩來說,青春期一般是從10-12歲開始,在16-18歲的時候結束。男孩的青春期一般是從12-14歲開始,在18-20歲之前結束,這個階段把它稱之為青春期。”
其次,我們需要了解孩子在青春期有哪些表現,比如:
1.孩子生理上性發育的加速導致了青少年對性知識比較感興趣,而且可能對異性有很強的交往欲望
2.孩子就情緒易激動不穩定,跟孩子說句話,不順心就生氣
3.開始有主見,對家長的管教開始反抗或表現不耐煩
4.以前有什么經常和家長分享,現在喜歡把自己關在屋里
……
?
再次,我們分析為什么孩子會有以上變化
1.隨著大腦及身體各器官的發育成熟,不安和好奇心相互交織,心理極不安定
2.自我意識開始樹立,做事要按自己的意愿辦,但是很多時候又沒有很好的處理問題經驗
3.他們對自己產生了強烈的興趣,熱衷于思考自己的優點、缺點,但同時又經常夸大自己的缺陷,因為自己不夠“完美”而沮喪。
還有很多原因,總之青春期的孩子就像矛盾的交織體,這個時候的孩子其實最需要父母的幫助和陪伴。
?
那么家長如何幫孩子平穩度過青春期呢?
1.理解支持
家長要理解孩子這個時期的心理變化,理解孩子的各種矛盾表現,幫助孩子緩解各種情緒和焦慮,支持孩子的某些觀點,讓孩子有被尊重的感覺。
2.不要嘮叨
青春期的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他們聽不進去父母的嘮叨,而且有時候他們也覺得父母都做不到的事情,還要要求自己怎么做,會不耐煩,家長要做的就是不要嘮叨孩子,留給孩子足夠的試錯空間,相信孩子經歷過這個階段一定會成長。
3.適時幫助,正確引導
青春期的孩子會覺得自己已經長大了,自己能做很多事,但是很多時候由于缺乏經驗,確實處理不好一些事,這時候家長慣用話術“看看,當初跟你說不要怎么怎么著,你非要這樣做……”,而是要給孩子適時的幫助和正確的引導,幫孩子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