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叛逆家長怎么辦好(孩子叛逆家長怎么辦心得)
家庭教育是每一個父母必修的課程,國家也推出家庭教育促進法,主要是如何通過家庭教育的培養,讓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家庭教育應實現三個目標:第一個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第二個孩子綜合素質的培養,第三個孩子的完成學業,家長你認可嗎?
叛逆和不叛逆都是成長過程
許多孩子在進入青春期后,會表現出非常強烈的自我意識,并對周遭事物都傾向于批判態度,尤其是對父母。這些表象常被認為是叛逆的表現。趙梓屹介紹說,叛逆并不只是一種情緒,孩子的“叛逆”也并不是只發生在青春期。
孩子的叛逆分為三個時期,第一個階段是2歲到3歲的時候,這是孩子第一個“獨立意識”的形成時期,開始形成了“我”的概念;第二個階段是6歲到9歲,此時孩子開始接觸父母以外的人,孩子用自己學到的理論知識來反駁他們認為父母不對的觀念;第三個階段則是青少年時期,女生一般在11歲到14歲,男生一般在12歲到16歲,之前兩個階段被忽視的問題也在這個階段顯現出來。
青春期的孩子獨立性增強
青春期的孩子往往有著很強的獨立意識,抗拒他人進入自己的“私人領域”。對于這樣的情況,趙梓屹表示:“這樣的現象會經常出現,代表青春期孩子的獨立性在增強?!?/p>
關于青春期叛逆的主要表現,趙梓屹認為有三個方面:生理變化引起的心理、認知水平變化;與父母的關系變化;對同伴關系的需求。
生理上,在性格基本穩定的前提下,激素水平的變化會引起情緒上的不穩定。同時,認知水平也會隨之變化,“孩子會有一些假想的觀眾,觀眾對于他的評價往往取決于這個孩子對于自己的認知評價。”
在人際關系上,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尤其是與父母的沖突增加,大部分的沖突集中在自主權的爭奪與對朋友的選擇。同時,孩子會渴望親密的同伴關系,尤其女生對同伴的需求遠遠大于男生,這個需求到17歲以后會逐漸減弱。
用錯誤的方式滿足正常的需求
青春期的叛逆少年有三個行為特征,有些孩子厭學,有些孩子被孤立,有些孩子早戀或沉迷手機。這些都是孩子在青春發展時期,某些需求得不到滿足時出現的行為問題。
趙梓屹從孩子的角度分析,厭學對于孩子來說也是矛盾的,“一方面孩子覺得上課和寫作業是無趣和辛苦的,就像大人分配給他們的任務一樣,但另一方面又覺得不得不這樣做。”緊張的家庭關系也會加劇孩子厭學的情緒。而人際關系上,青春期的孩子對人際關系的需求非常強烈,這些強烈的需求可能會影響正常的人際關系。家庭問題、厭學情緒、人際關系異常等問題都容易導致孩子沉迷于手機。孩子通過互聯網的虛擬世界滿足自己的需求,從網絡中獲取成就感,逃避現實。
這些行為問題的背后,其實是孩子正常的心理需求?!凹议L更多的是觀察到孩子的行為問題?!壁w梓屹表示,孩子的叛逆行為只是用錯誤的方式來滿足自己正常的需求,“所以僅僅消除孩子的問題行為是遠遠不夠的,真正重要的是教會他們用正確的行為來滿足自己的需求。”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叛逆往往不是在青春期形成的,而是在青春期凸顯出來。趙梓屹建議,家長想要消除問題,需要從問題背后的需求入手,用正確的行為代替錯誤的行為。
家長與孩子進行溝通時,要保持平等尊重的態度,重視孩子的感受,對他的興趣愛好有基本的涉獵。父母要建立良好的家庭關系,樹立榜樣,“父母的榜樣作用體現在,你以什么方式對待他,他就以什么方式對待你?!蓖瑫r,還要增強孩子的自尊和自信心,以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必要的時候,家長要承認自身的局限性,及時尋求專業人員的幫助,但即使有專業人士的幫助仍然要有時間來陪伴孩子。
最重要的是要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家長不能陪他走完所有的路,也不能幫他解決所有的問題,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