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新春佳節(jié)即將臨近, 到處都沉浸在喜悅的氣氛之中, 大家歡歡喜喜準備年貨, 可是有些父母卻怎么也高興不起來, 因為他們的孩子整天都不快樂, 用盡了各種物質(zhì)刺激, 孩子就是不開心.
有位媽媽問:“我的孩子想要什么、想做什么,我們?nèi)繚M足,什么都不缺,為什么我的孩子還是不快樂呢?哪像我們小時候得到一塊粉紅色香味的橡皮擦就高興幾個月。。。”
在物質(zhì)相對發(fā)達的今天,孩子們對物質(zhì)的需求已經(jīng)遠遠沒有幾十年前家長們小時候那樣迫切了。現(xiàn)在,無論孩子想要什么都很容易地得到,應有盡有,而且不費吹灰之力, 不僅僅是孩子, 成人也一樣, 習慣得到便失去感恩.
如果父母沒有給孩子提供付出的機會, 孩子就無法掌握自己行為的主動權, 孩子心中自然無法收獲給予的快樂和被需要的成就感, 這就是孩子始終不快樂的主要原因之一.
是誰給孩子打開了一盞綠燈,讓孩子肆無忌憚地索取呢?是誰用溺愛扼殺了孩子的幸福感呢?當然是我們家長自己!

02
來看看哈佛對幸福的新定義:什么是幸福?就是每天在學習和成長的感覺就叫幸福。
這個貌似抽象的定義,感覺很難操作,但只要落到實處家長們便會恍然驚覺,原來讓孩子體驗幸福感是那樣的容易。
在日常生活中, 父母怎么從點滴做起呢? 建議父母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家長要“無知點”
當孩子問為什么的時候,家長要裝的無知點,不要直接給孩子答案,而是熱情地邀請孩子與自己一起去尋找答案。
比如:孩子問:“爸爸,花兒為什么是紅色的?”
爸爸答:“這個…這個高難度的問題我還真的不知道呢!來,我們來查查資料,看看花兒為什么是紅色的?”
在爸爸帶孩子尋找答案的過程中,孩子學會了怎樣使用查找工具;
在爸爸帶著孩子找到答案后,知道是花兒變紅是因為花朵中住著一個魔法師, 叫花青素, 是它把花兒變成了各種顏色.
爸爸帶著孩子尋找答案的過程, 讓孩子對化學和生物學產(chǎn)生了興趣,最原始的啟蒙和引導便誕生了!最重要的是孩子有了成就感——答案是自己找到的!幸福感便油然而生。

2、家長要“笨一點”
當家長想要鍛煉孩子的動手能力時,可以裝的笨一點,請求孩子幫忙完成,孩子在接到請求后,動手能力和探索欲就開始激發(fā)了。
比如:媽媽買回一臺新的微波爐,媽媽一進家門就大喊:“寶貝,快來幫媽媽看看這個微波爐怎樣裝起來,怎么使用?”
孩子一聽這么大的一件事情媽媽請他幫忙而不是爸爸,這時孩子會很自豪地答應媽媽的請求,并且仔細查看說明書,幫助媽媽把這個微波爐裝好并教媽媽怎樣使用(其實微波爐的使用說明書上都有)。
有了這個經(jīng)歷后, 孩子就會好奇微波爐是怎樣使食物加熱的,其中的原理是什么? 于是孩子便會悄悄到網(wǎng)上查找相關內(nèi)容,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便打開了。孩子的幸福感覺在幫助媽媽的過程中便產(chǎn)生了。

3、家長要民主點
當孩子執(zhí)意要做某件事情時,家長要民主點,學會傾聽,了解孩子的觀點那些是合理的,那些是不合理的,從不合理中找到解決問題的答案,鼓勵孩子自己去解決而不是家長代勞。這個過程中孩子便從家長的身上學會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孩子在自己解決自己的問題過程中便產(chǎn)生了幸福感。

4、家長要溫柔點
當孩子遇到挫折時,家長要溫柔點,鼓勵孩子大膽嘗試,永不放棄。告訴孩子爸媽永遠是孩子堅強的后盾, 溫和地與孩子一道迎著困難上,無論這事有多么難,無論要花費多少時間,家長都要耐心友好地鼓勵孩子不要放棄,一次次失敗,一次次爬起來再做,在克服困難的過程中,孩子磨練了意志力,當困難終被戰(zhàn)勝時,巨大的幸福感沖擊著孩子,如果下次再遇到困難的時候, 孩子就會在心中自信地想:這點小問題嚇不倒我, 我克服過更難的問題, 再難的問題我都有信心戰(zhàn)勝.
孩子有了這樣的心態(tài), 無論今后遇到什么困難都會樂觀面對, 戰(zhàn)勝困難后的內(nèi)心喜悅和幸福之情溢于言表. 父母還用擔心孩子不快樂嗎?
。。。。。。

所以讓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 只需父母對待孩子的方式方法作出一點點調(diào)整,讓孩子產(chǎn)生幸福感就是這么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