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們經常聽別人說“這孩子腦瓜子聰明,數學好”,好像數學已經成為了一個公認的判斷孩子智商高低的標準,而如果孩子文科類的科目學得好,那么大家通常都會說“這孩子記性好”。而反過來說,如果一個孩子數學老是成績墊底,那么也很容易成為別人眼中的“笨孩子”。
事實上,所謂智商并不是一種單一的能力,而是一種綜合型的能力,它包含有記憶力、理解力、想象力、判斷力、推理能力、表達能力,以及邏輯思維、空間思維等多種能力。而這些能力,就往往在數學中有很好的體現,一個人數學學得好,那么他的這些能力和思維往往就都很出眾,所以將數學成績的好壞和孩子的智商掛鉤,還真的是有一定的科學道理的。
偉大的數學家布萊恩懷特曾經說過,那些數學好的孩子,往往工作記憶容量和心里處理速度都比普通孩子要好。因此在算數學題的時候,他們往往都能夠很快速地理解題目,并且在心中快速的對題目進行推理分析,最后將答案寫出來。相反的,那些數學差的孩子,他們在做題的時候,就需要一遍遍地去理解題目,然后再一遍遍去用紙筆驗算,效率自然就很低了。而這就恰恰說明了,數學好的孩子智商高,學習效率也高。
因此,家長們要想讓孩子以后智商高,學習效率高,就要從小做好孩子的數學啟蒙,培養好他們的數感和空間方位感,多用數學語言和孩子溝通交流,這樣一來,孩子將來的數學成績就會很好,智商也會隨之變高。
正如中國“數學奧數第一人”孫路弘老師所說,他之所以能夠在數學領域有所成就,就是因為他的媽媽從他兩歲起就開始對他對進行數學啟蒙了,這才很好的激發了他的數學興趣,讓他從此走入了數學的天地。
我認識的一位數學教授,就曾告訴我說,她教過的很多數學好的同學,基本都是很小的時候,就接受了數學啟蒙。不過她也說,很多家長在進行數學啟蒙的時候,都會走入一個誤區,那就是以為數學啟蒙就是讓孩子各種死記硬背,學數數,學計算,甚至有些家長,入學前就會教孩子背“乘法口訣表”,結果反而適得其反了。
而據這位數學教授坦言,在對低年齡段的孩子進行數學啟蒙的時候,家長不應該注重知識的灌輸,而更應該重視對孩子思維的培養。具體來說,家長們可以從下面4方面努力。
教給孩子數物對應
有些孩子,你讓他數數,他可以從1數到100不停歇,但是如果你從5個橘子里,拿走兩個,問他還有幾個,孩子就答不上來了,說到底這就是孩子的數感太差,沒有數物對應起來。因此在家長做數學啟蒙的時候就一定要重視數物對應。
讓孩子樹立“比較的概念”
大家都知道,數學里通常都會有長短、多少、高低等比較的概念,因此家長們在做數學啟蒙的時候,就可以幫助孩子樹立好比較的概念,讓孩子通過日常生活中的實際例子去理解和掌握,比如我們可以和孩子比比手掌腳掌的大小等等。
培養孩子的空間感
一個孩子空間感好不好,往往決定著他們以后的幾何學習好不好,因此家長們在孩子6歲之前,最好就好好地培養孩子的空間感,在和孩子交流的時候,多給他們描述上下左右前后的概念,多讓孩子了解各種圖形。
引導孩子“找規律”
數學規律也是學好數學的一個關鍵因素,家長們在對孩子進行數學啟蒙的時候,就要多引導孩子去發現數學規律,比如孩子在整理他們的汽車玩具時,家長們就可以讓孩子根據汽車的大小、顏色等有規律的擺放起來,以此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