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童年就會發現,那些對孩子要求嚴格,期望甚高的家長,自己也有著相似的父母。小的時候,他們也被父母施加過很大的壓力,不停被灌輸“你必須拿第一,必須贏過別人”的思想。
在潛移默化中,他們接受并內化了父母的觀念。有了孩子后,他們又把這種觀念投射到孩子身上,要求孩子也必須優秀,必須處處比別人強。
為什么童年時明明那么討厭,長大后卻會欣然接受父母的觀念呢?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我們接受的其實并不是父母的觀念,而是一種內在的關系模式,一種在童年時期建立,足以影響我們一生的關系模式。
說得簡單一點,就是小時候父母怎樣對待我們,長大后,我們就會怎樣對待自己,對待別人。
父母望子成龍的期盼本身并沒有錯,但當他們不斷地向我們提出要求,我們達到要求時,父母笑臉相迎,給我們擁抱和獎勵,達不到要求時,迎接我們的只有批評、數落和警告。
這樣的行為模式傳遞給我們的心理暗示是:只有足夠優秀,你才配得到父母的愛,才會被人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