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給大家說幾個小故事。
故事1:小剛放學回來,看見媽媽正在玩手機,不由自主地在旁邊跟著看了起來。媽媽一扭臉呵斥:“看什么?還不趕緊回屋寫作業(yè)!”小剛只能悻悻地回到房間,心里卻想:憑啥你能看手機,我就不能?又過了一會兒,客廳傳來媽媽的哈哈大笑聲,這下,他徹底沒心思再寫作業(yè)了,于是翻翻這個,摸摸那個。
故事2:晚上十點多了,小麗的作業(yè)還沒寫完,媽媽過來一看,她正在慢悠悠地一邊玩筆,一邊做題。這下可把媽媽氣壞了,對著小麗大聲喊道:“你看看幾點了?還在玩筆!天天墨跡到這么晚,氣死我了!”緊接著,噼里啪啦地說了一大堆道理,半個小時過去了, 作業(yè)沒完成,還裝了一肚子氣。
故事3:陽陽這次考試成績很糟糕,到家后爸爸的臉上烏云密布,隨即就是一頓數(shù)落:“這么簡單的題都錯,你怎么這么笨??!都是老師教的,別人為什么能考高分?”陽陽紅著臉,一聲不吭。
看到這里,你們是不是感覺似曾相識?其實,很多家長曾經(jīng)歷過,或者正在面臨上述情形。為什么會這樣?簡單來說,是因為我們一開始就站在了孩子的對立面。
第一個故事,如果媽媽能從孩子的角度出發(fā),放下手機,拿出自己喜歡的書籍,坐在孩子身邊閱讀,我想孩子一定會效仿母親,專心致志地學習。當然,這種氛圍不可能一天兩天就產(chǎn)生效果,孩子需要一個長期穩(wěn)定、安靜的學習環(huán)境,才可以鍛煉出高度的專注力。要知道,學習成績的好壞,絕不是由智商決定的,而是取決于專注力。
第二個故事,孩子的寫作業(yè)拖延癥,幾乎很多人都遇到過。不妨先思考一個問題:你可以這樣督促孩子到幾歲?高中?還是大學?將來住校,一旦脫離了父母的視線范圍,他們就如同脫韁的馬兒,任由自己個性發(fā)揮。與其這樣,不如早早地培養(yǎng)孩子自律,讓他們徹底改掉拖延,把被動學習變?yōu)橹鲃訉W習。
那我們到底要怎么做呢?
在孩子進入小學時,就可以和他們約定:你覺得今天的作業(yè)幾點能完成?如果不超出時間,你還可以有空去外面玩一會兒;
如果你在作業(yè)上遇到了麻煩,可以早一點尋求家長的幫助;
如果你到了晚上10點、11點還沒有完成,我覺得你該睡覺了,休息好了才能確保明天上課思維清晰,至于沒寫完的作業(yè),你自己去給老師解釋吧。
讓孩子學會承擔自己行為帶來的后果,是讓其快速成長的方式。
第三個故事,考試成績不如人意,這種事情在我們上學時幾乎都發(fā)生過?;叵胍幌?,自己當年考砸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如果孩子只是偶爾失誤,那么家長完全不必在意。適當?shù)匕参亢⒆?,幫他分析原因即可。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多給他一些包容和關(guān)懷吧!如果孩子成績一直不理想,我們就要認真找找原因了,究竟是一些壞習慣引起的,還是對學科知識缺乏興趣,理解不夠造成的?對癥下藥,才能從根源上解決問題。
切記,一定一定不能用粗暴的言語傷害孩子,那樣將對他的性格,以及你們的親子關(guān)系,產(chǎn)生不可逆轉(zhuǎn)的后果。
總而言之,我們?nèi)绻嗾驹诤⒆拥牧隹紤]問題,換位思考,用理性的思維和溫柔的語言去陪伴、去化解,一定能夠幫助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建立起更加和諧的親子關(guā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