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1:一位幼兒園里的寶媽就和我抱怨:奶奶帶娃,什么都能忍受,就是喂孩子吃飯,居然自己在嘴巴里咬爛食物,再喂給寶寶吃!太不衛生了!所以我寧愿孩子1周6的時候送到學校去……確實是這樣,據統計:七分之五的幽門桿菌容易通過口對口傳染,尤其,家長有嬰幼兒,切勿以口喂食。
事件2:家中迎接新生命,爺奶幫忙照顧孫子,一天奶奶去廟里求了道平安符,想壓在孫子的枕頭下,讓乖孫好睡,她先問了媳婦意見,討論后,覺得放在枕頭底下,可能影響枕頭的平整,最后改在孫子的枕頭邊,皆大歡喜。
現代社會雙薪家庭越來越多,年輕爸媽忙于工作,常需要老一輩的家人幫忙一起照顧幼兒,不過,爺奶帶孫和父母帶孩子的心態不太一樣,不少家人往往會像事件1中的奶奶和媽媽一樣因此產生爭吵、不和。而奶奶如果把握住了兩代人的教育差別,并且能夠相互理解、謙讓,就會像事件2一樣,雖然麻煩,但能夠和氣、妥善的解決。
在現實生活中,年輕寶爸寶媽生活壓力很大,沒時間帶孩子,缺錢養孩子,只能通過老一輩協助自己帶娃,這導致孩子其實和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接觸更多,而老一輩的育兒意見往往可以左右孩子的發展,因此,讓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和我們父母的教育觀念盡量統一一致就顯得非常關鍵了。
面對隔代教育的育兒難題,專家總結給出了隔代教養的五大誤區和建立良好關系的五大法寶。
隔代教養五大誤區
一.長輩變成保姆,教育責任不在我
二.喜歡干預破壞,打亂原先的規矩
三.排斥長輩意見,拼命下達指導棋
四.辛勞未被看到,責任視為應該的
五.不顧父母體能,影響其生活質量
建立良好關系的五大法寶
一.避免直接沖突,抓對時機商量
二.真心感謝長輩,也讓孩子知道
三.提供具體方法,或可替代方式
四.找對人員協助,溝通婉轉說明
五.同理對方立場,言語表達適切
而在此,我也建議老人們能夠做到下面幾點,來共同促進孩子的正確成長,這也是爸爸媽媽和爺爺奶奶的共同目標。
1、許多長輩們為了不讓子女太累,而一肩扛下所有照顧孫子的責任,但年紀一大,身體不如過去,而小孫子又是精力旺盛,在照顧上常感到吃不消、過于吃力。
老人家應該聽聽內在的聲音,千萬不可勉強自己,除了照顧孫子,也要維持一定生活質量,擁有足夠的休息時間,”帶孫“這條路才能走得長長久久。
2、另外,老年人應該保持開放的心態,因為教養狀況更多元復雜,遇到與子女的觀念、作法不同時,應保持”互相尊重“的心態,例如,以”我覺得這個方式不錯,要不要試試看?“等方式詢問,且”點到為止“,不可強迫年輕一代接受自己的意見。
3、最重要的是,千萬不可以在孫子面前反對兒子,兒媳婦對子女的教養方式,因為孩子很精,老一輩插手,只會讓孫子學到”西瓜偎大邊“概念,同時也會影響長輩和子女間的關系。
4、值得一提的是,如果長輩想要提供一些與子女不一樣的教養方式時,最好與兒子、女兒討論,因為夠親,所以可以有話直說,至于”媳婦“、”女婿“,則容易產生疙瘩。
今日話題:你的孩子是隔代帶的嗎?是否也存在育兒觀念上的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