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家庭教育中,最常用的方式是交談。交談的質量,跟交談的藝術有密切關系。
交談,是在民主和諧的氣氛中,家長與孩子之間的娓娓談心。交談的時機應該是恰當的,交談的話題應該是有益的、孩子是感興趣的。交談之前,家長應該誘導孩子無拘無束地把心里話傾吐出來,然后,再把自己高于孩子的見解作為一份禮物回贈給孩子。通過家長和孩子之間的思想交流,使孩子受到教誨和啟迪。單純的家長講、孩子聽,沒有反饋切磋,不能算是真正的交流。至于家長借交談對孩子進行挖苦訓斥,抓住一件小事嘮叨不休,使孩子反感生厭,則更是不可取的了。
交談的藝術,主要體現在交談時機的捕捉和交談方式的運用上。一般地說,家長和孩子雙方在情緒不佳時,特別是在氣頭上,不要交談;在事情的原委還沒有搞清楚時,不要交談;有局外人特別是有客人在場時,請不要做批評性的交談;在飯桌上,在孩子睡覺前,也不宜做批評性的交談。家庭教育的特點是“遇物則誨”,所以教育的時機要靈活掌握,一切從教育的需要,特別是教育的效果出發,以孩子能接受為準則。交談的方式可以多種多樣,如漫談式、調查式、激勵式、嚴肅批評教育式等都可采用。其中的漫談式,即不拘時間、地點、內容,海闊天空、輕松愉快地交談,常常是孩子歡迎交談方式。
成功的交談,似春風化雨,孩子是會受到教益的。
二、跟孩子一同活動的藝術 家庭氣氛是實施家庭教育的重要因素之一,跟孩子在一起活動,就是創造家庭良好氣氛的有效做法之一。
在生活中,家長跟孩子共同活動的機會是很多的。
跟孩子一起去野外游玩。大自然是美的:春天的百花,夏日的蟬鳴,秋季的落葉,寒冬的白雪,對孩子都會有無窮的吸引力。家長掐著時令帶孩子郊游,賞心悅目的自然景色會帶給孩子美好的遐想和憧憬,喚回家長對童年趣事的回憶。共同的心境和語言,使長幼之間的距離一下子消失了,多少教育內容都可以在此時此刻進行。
跟孩子一起去參觀游覽。假期若能帶孩子到外地旅游,孩子是最開心的。那些名勝古跡和各種展覽都值得去看一看。游覽時,若家長能做精辟的講解,孩子是最為佩服;如顯知識不足,則會迫使家長去翻書查資料,這更能贏得孩子的心。
跟孩子一起上街購物。孩子小的時候喜歡跟家長逛商店,順便要點民愛之物,家長可乘機介紹商品知識,灌輸勤儉持家的道理。孩子長大一點了,可以為家、為自己購物,家長陪著當參謀,邊買邊談,邊看邊談,邊走邊談,兩代人之間相互沒有戒備,是教育的好機會。
跟孩子一起娛樂。晚飯后,節假日,一家人各展特長,吹拉彈唱,談天說地,讓家庭充滿歡樂的氣氛,增強了家庭的凝聚力和生活的情趣。
家長和孩子共同活動的內容很多,共同活動的目的是要消除代溝,融洽感情,寓教于樂活動之中,讓家庭教育在歡樂、親切、無拘無束的活動中進行。
三、表揚、獎勵的藝術 對孩子進行表揚、獎勵也是很有學問的。
表揚、獎勵孩子,可以鼓勵孩子重復良好習慣形成;在表揚和獎勵中可以激發孩子的上進心,有利于培養孩子的自尊心和榮譽感,培養孩子自我約束的能力,還可以增強孩子的是非感,有助于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情感的加深。
孩子改選履行了父母的要求、希望,可以給予表揚、獎勵;孩子有了良好的行為表現,雖只是苗頭,也可給予表揚、獎勵;孩子完成了一件比較困難的事情,表現了勇敢的品質或一定的毅力,也可得到父母的表揚、獎勵;孩子獲得了光榮稱號,父母要給予表揚、獎勵。
表揚、獎勵孩子的方式很多,應以精神獎勵為主。比如:夸獎、贊許、點頭、微笑、親昵等,都能達到激勵孩子上進的目的。物質獎勵也要有,對年紀小的孩子,必要的物質獎勵也是很好的教育手段。可以贈送書籍、衣物、玩具、學習用品等,但要慎用金錢,更不能讓孩子小小的年紀,純凈的心靈過早地染上銅臭氣。
家長要把握住表揚、獎勵的時機。孩子興奮起來,來得快,去得也快,家長要把握孩子的心理脈搏,該表揚、獎勵的時候要及時,使他們良好的表現得以強化,得以鞏固。如果是馬后炮,就會削弱激勵作用。
再有,表揚也好,獎勵也好,都要實事求是,因為這是對孩子的一種評價,要讓孩子在表揚和獎勵中去認識自己。過高,容易讓孩子盲目滿足;過低,又不容易達到到激勵的目的。另外,表揚、獎勵,家長的態度要真誠,最好不要事先許諾,一旦許諾就要守信;絕不能在獎勵的程度上與孩子討價還價。
近幾年,有些“學者”把“賞識教育”稱為“萬能的教育”,并且說:“賞識孩子時,可以無中生有。”這種說法是值得商榷的,想用一種教育方法取代所有的教育手段是不科學的。
四、向孩子道歉的藝術 在家庭生活中,家長說錯了話,辦錯了事,甚至冤枉了孩子的事,是常會發生的,如何處理這樣的問題,實在也是家教的藝術之一。
家長和孩子在家庭中應當是民主和平等的關系,家長做了錯事或錯怪了孩子,
是應該主動道歉的。這不會影響家長的威信,更不會有損父母的尊嚴;相反,會給孩子樹立有錯就改的榜樣,會使孩子由衷地敬佩父母的品質與修養,從而更加信任父母,親近父母;父母的威嚴不僅不會降低,反而會更高,還會使家庭中形成一個寬松、和諧、民主的有利于孩子成長的氣氛。
當然,家長道歉、認錯,特別是向孩子道歉、認錯,態度必須是誠懇的,不敷衍,不找客觀原因,真誠地去求得諒解。
五、寬容的藝術 寬容是指孩子做錯了事之后,家長以寬大的胸懷接納了孩子的過失,他們沒有過激語言的斥責,也沒有窮追不舍的追究,這都會使孩子的內心受到深深的自責,并在悔恨、內疚中對自己的過去進行冷靜的思考,促其在父母的大度中去痛改前非。
舉兩個例子來說明: 列寧8歲時,隨母親去姑媽家做客。他不小心打破了一只花瓶,當時無人看見,查問原因時他害怕也沒承認。細心的姑媽猜著準是淘氣的列寧打的,不過媽媽一直保持沉默,等待著兒子民中萌發羞愧感。三個月后,媽媽親昵地撫摸著兒子的頭,欲有所言,不料列寧失聲大哭,講出了打花瓶的事。媽媽安慰兒子,并寬容了他。媽媽知道兒子在這場內心的道德斗爭中,美的、誠實的品質取得了勝利。
印度圣雄甘地,少年時染上了吸煙的壞習慣,進而發展到偷錢買煙的地步。他深感痛苦和悔恨,便把自己墮落的過程詳細地寫在一個筆記本上,并鼓足勇氣把它交給了父親,渴望得到父親的教誨和懲罰。父親沒有責備他,只是久久地凝視著甘地,兩行熱淚滾滾落下。父親的寬容使甘地受到了極大的震動,從那以后,甘地痛改前非,走上了正路。
可見,寬容的確是效果很好的教育手段。應用時,建議注意以下幾點: 實施寬容教育的前提,必須是孩子對自己的錯誤已經有了認識,并深感內疚、悔恨時方可運用寬容手段。
家長準備原諒孩子的過失時,應該從表情上、語氣上使孩子感到家長對孩子所犯的錯誤很痛心,并相信自己能夠悔改。如列寧母親對列寧的撫摸,甘地父親的熱淚,都是對他們極好的教育。家長不可取無所謂的態度,使孩子如釋重負,沒有壓力,缺乏改正的決心。
寬容,是為了讓孩子形成良好的習慣和品德,而這種習慣和品德只有在實踐的鍛煉中才能產生和鞏固。家長不要因為孩子某件事沒有干好,就再不讓孩子動手參與了,允許孩子去干好的事情,也是對孩子的一種寬容。
寬容,絕不等于放任、撒手不管。寬容是積極的教育,旅途是家長失職的表現。
六、批評的藝術 批評是家庭教育中常用的一種手段,家長批評孩子是為了對孩子不良思想、行為、品質給以否定的評價,并予以警示,從而引起他們的內疚、痛苦、悔恨,從缺點、錯誤中吸取教訓,不再重犯。
運用要公正合理,恰如其分。有了一點錯,就全盤否定孩子;批評今天錯,還帶著以前的錯;一分的錯,總是當十分的錯來批評,這些估做法都是不合適的。(勵志 www.lz13.cn)所以,家長遇到孩子的缺點,要弄清情節,弄清原因,恰當估計錯誤程度,不能在情況不明的情況下,對孩子橫加指責,亂上綱,亂扣帽子,亂分析危害。如果這樣,不僅起不到教育的目的,反而會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很不利于問題解決。
在批評方式上應是先肯定對的,再指出錯的;先表揚以前的,再指出今天的;甚至可先做自我批評,再批評孩子。批評孩子可以嚴肅,甚至可以嚴厲,但這不等于粗暴,更不等于諷刺挖苦、奚落謾罵。否則就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勢必會引起對立的情緒。
我們常說“數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是說在教育孩子時,以正面激勵為主,但不是否認對錯誤、缺點和過失的批評,甚至懲罰。批評是可以采用的,但不要過多、過濫,不要把批評當成家長的教育手段。另外,批評、懲罰是一種否定、一種壓力,但同樣也可以成為一種激勵、一種動力。作為家長,一定要理智地面對孩子
的問題,努力克制自己無益的感情沖動,增強教育意識,講究批評的藝術。
七、樹立榜樣的藝術 我們常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家庭教育中用榜樣的言行,使教育的內容具體化、人格化,使孩子受到形象的感染和教育,增強教育的吸引性和有效性,激勵孩子去模仿、學習高尚的品德行為,自學矯正自己的不良言行。
孩子年齡越小,榜樣的感染力就越大。小時候受到榜樣的影響,印象會極為深刻,甚至會終生難忘。
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學習榜樣。父母是孩子的師表,父母的言行是孩子學習的最直觀的教材,父母以身作則的示范,不僅可以增強說理的可信性和感染性,而且也能像春風潤物一樣起著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作用。因此,父母應時刻檢點自己,以自己良好的首先行為,為子女的品德修養做出示范。
當然,在家庭教育中,榜樣的示范作用不是自發產生的,需要家長正確地給予引導。父母該如何在生活中為子女選擇、樹立榜樣呢?要通過講故事、看電視、讀書等方式宣傳并樹立革命領袖、英雄模范、歷史上的杰出人物和文藝作品中的正面典型形象,影響教育孩子,使他們成為孩子心中的楷模。因為在他們身上凝聚著中華民族的優秀品德,應成為孩子學做人的準則。要使孩子從中受到深刻的教育,家長必須首先對這些人物的思想境界有深刻的理解,有深厚的感情才能以此去影響、
感化、引導孩子。
家長還要注意在孩子的同齡人中,在班上的同學中,為孩子尋找學習的榜樣,這樣可以增加學習的親切感。這些人都是孩子的同齡伙伴,有著比較相近的的生活經歷,同伴中所表現出來的好思想、好品德、好作風,孩子比較熟悉,容易理解、接受,更能激起學習的勁頭。但是家長切記,不能專揀同學的優點、長處去和自己孩子的缺點、短處相比,更不能借機去諷刺、挖苦孩子。家長如果常說:“你瞧人家那孩子,你再瞧瞧你,你太讓我傷心了!”這樣的教育方式只能起消極作用,讓孩子產生反感。正確的做法是,抓住時機,啟發自學,增強自信,樂于學習。
家庭教育:放任式家庭孩子成才率最低 近期,“虎媽”的教育模式在美國引起強烈討論,而在中國,幾乎所有的媒體和老師又在告訴父母們要學著“快樂教育”和以鼓勵替代批評。面對“一張白紙”的孩子,父母到底應該怎樣做呢?我們聽聽專家們的建議。
“中國式媽媽”,意指那些逼著孩子學習,考試成績一定要名列前茅,掌握這種那種技能,只講競爭,追求出人頭地的專制式家教,蔡美兒在某種程度上具有一定典型性。中國父母普遍對孩子期望過高,孩子負擔過重,在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調查中發現,有54.7%的父母希望孩子得到博士學位,83.6%的中學生父母要求孩子考試要取得前15名的成績,這些數據和蔡美兒的要求比較一致,但顯然絕大多數的孩子是無法做到的,這樣必然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壓力。
“中國式媽媽”這一現象與我國的教育體制有關,但同時,中國文化中,的確也有一種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傳統,這使得美國的華人家庭特別重視孩子的學習。直到近年來,隨著獨生子女一代的發展,中國開始接受西方民主自由教育方式的影響,但是,很多家庭學習了西方保護孩子權利的一面,但卻沒有學習培養孩子責任的一面,導致孩子自由過多,發展出現問題。國際上研究發現,最高層次的家教是作風民主式的家庭,其成才率最高,專制家庭第二位,成才率最低的是放任式的家庭,蔡美兒就是的第二種方式,當然肯定比溺愛放任的家教好。但是蔡美兒的家教方式是不科學的,孩子不可能都有一流的水平,他們參加什么活動應該有自己的選擇權力,而且每個孩子都是千差萬別的,蔡美兒的教育理念沒有尊重這些最基本的原則。
兒童長大的過程是一個社會化的過程,在這過程中有兩個顯著的特征不可忽視:一是群體性,兒童一定是在與同齡伙伴的交往中長大,是不可缺少的。二是實踐性,孩子是在體驗中長大的。中國的父母大多數只關注學習,這就讓孩子心靈上感到寂寞,他們最關心的問題沒人關心。
“培養孩子健康人格、與孩子關系的好壞決定教育成敗、習慣決定命運、應與孩子一起成長”這些是我近年來最重要的教育觀點和建議。青春期的孩子,用命令的方法或簡單地要求是很難奏效的,因為他們認為自己長大了,叛逆心理也強了。我給父母們的建議是,發現孩子的夢想,引導孩子為實現自己的夢想而塑造自己。只有這樣,孩子或許會感到父母對自己的尊重,會為自己的夢想奮斗產生積極性。
蔡美兒的家教方式有被妖魔化的可能,她的許多觀點和做法也是錯誤的,父母們不宜盲目學習借鑒。唯一有價值需要思考的是,愛孩子要敢于說不。孩子需要父母的權威,父母應當成為孩子人生的路標。
有夢想,誰都了不起 ——寫給在衡水中學高一讀書的女兒 文/邢臺胡子
寶貝:
你的來信,我和你媽早已收到。收到來信后,我和你媽特別高興,對信的內容是看了又看,不知看了多少遍,唯恐漏看了信中的重要內容。看完信后,爸爸和媽媽深深地感到:女兒長大了!女兒懂事了! 爸爸本來想早點給你回信,但又覺得回信的很多內容還沒考慮成熟。如果信中僅僅說些要吃好、注意身體的話,那沒多大意思。爸爸覺得,要回信,信中就應寫些能讓女兒終生受益、能成為女兒一生財富的內容,回信就應該成為《顏氏家訓》、《曾國藩家書》之類的家信。因此,今天的回信,是爸爸思慮再三才動筆的,希望你能牢牢記住,并身體力行之。
爸爸囑咐你的話,可用八個字來概括:“珍惜”、“夢想”、“毅力”、“感恩”。下面,爸爸分頭闡述。
首先,你要懂得“珍惜”。
懂得珍惜的人是充滿智慧的人、幸福的人。懂得珍惜,陽光將撒滿心靈;懂得珍惜,生活將變得溫暖;懂得珍惜,生命才能成為永恒。人們往往對失去的感到可惜,而對手中擁有的卻不加珍惜。人的一生只有三天,昨天、今天和明天。昨天無論怎樣都已經過去,不可更改;明天還沒有到來,空想于事無補;只有今天是實實在在的,把握好今天,才能創造出燦爛輝煌的明天。你只有珍惜當今的幸福,才能在將來獲得更多的幸福。能珍惜當今擁有的東西,是走向成熟的表現,這是你應當具備的品格。你如今在衡水中學讀書,不知道有多少人是多么的羨慕!這其中包括你的同學和爸爸單位的人。爸爸的好幾位同事,他們家的孩子今年要中考,也想來衡水中學上高中。今年春節剛上班,他們就向爸爸咨詢,怎樣才能來到衡水中學。他們表示,不管多難,也要想盡辦法讓孩子來衡水中學讀書,力爭為孩子考上好大學創造一個優越的條件。你看看,他們把在衡水中學讀書看作是一件幸福無比的事情。對此,你要珍惜現在的機會、珍惜在衡水中學讀書這種幸福。衡水中學,是全國的名校,它擁有一套成功的教學經驗和管理經驗,擁有一大批高水平、負責任的園丁,在這里學習,你沒有理由不好好學習、也沒有理由考不上好大學。
第二,你要擁有“夢想”。
夢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夢想是火,點燃熄滅之燈;夢想是燈,照亮前行之路;夢想是路,引人走向黎明。有句廣告說得好“夢想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有夢想,誰都了不起”。在平時的學習中,你就應該擁有一個巨大的夢想:我要考上全國最著名的重點大學。因為,只有考上理想的大學,你今后才會有一個好的前途。也許有人會說,成功的道路千萬條,條條道路通羅馬。但是,那些話說起來容易,行起來要難的多。相比較而言,高考是最最公平、最公正的一條光明之路。在這條路上,只要你付出,就會有收獲,付出跟收獲成正比。所以,在這紛紛擾擾的世事面前,你千萬不可昏了頭腦,一定要保持一分清醒,一定要擁有自己的夢想。你現在的任務就是,努力學習,充分利用好每一分鐘,為自己的夢想而努力奮斗!
第三,你還必須有“毅力”。
一個人僅僅有了夢想是不行的,還必須有把“夢想”變成現實的毅力。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因為,一個人在實現夢想的道路上,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坎坷和挫折。在挫折面前,有的人選擇了放棄,結果他的夢想就成了空想;有的人有毅力,選擇了堅持,結果他的夢想變成了現實,成為人們崇拜的對象。一個人,特別是在別人不理解或者是自己感到自己的先天條件不如他人的時候,我們更要懂得“毅力”的真實內涵。毅力是什么?毅力是一種精神,是一種不拋棄、不放棄、“我志所向、愈挫愈堅”、“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的精神;毅力是一種象征,是一 種勝利最終屬于我的象征。你擁有毅力,你就選擇了成功,你擁有毅力,你就選擇了輝煌。缺少毅力,你就永遠嘗不到那種“吹盡狂沙始見金”的喜悅;缺少毅力,你就永遠做不出那種“任爾東西南北風”的瀟灑;缺少毅力,“須把乾坤力轉回”就只是一個遙遠的夢想。
下面,我給你舉兩個例子,一定會給你有所啟發。一個是不被人理解的,一個是先天條件不足的。偉大領袖和導師毛(澤東)主席在上世紀三十年代,在黨內和軍內卻屢受排擠和打擊:他被撤銷了黨內和軍內的一切重要職務,最后只剩下一個蘇維埃主席的空頭銜,他在政治和軍事上的所有正確建議絲毫不被采納。毛澤東當時非常落魄,連當時發放供應物品的后勤人員也對他“狗眼看人低”:給人發供應品時,別人都有份,卻唯獨沒有毛主席的。用毛主席自己的話說:當時門可羅雀,家中不僅沒人上門,而且連鬼都不來,連鬼都嫌我晦氣。盡管如此,毛主席仍然有毅力堅守自己的夢想,最終成為了新中國的締造者。像毛主席那么有才能的人,在人生的道路上都遇到了挫折,我們作為普通人遇到點挫折不是很正常嗎?
2010年9月18日,42歲的法國男子菲利普。克魯瓦宗經過13個半小時的艱苦行程,創下了世界上第一個四肢均截肢者成功橫渡英吉利海峽的紀錄。完成橫渡后,他雖然全身酸疼,但非常興奮,說自己是世界上最快樂的人。他還希望通過自己的例子向世人說明:只要擁有夢想,并且擁有毅力,就沒有實現不了的目標。同菲利普。克魯瓦宗相比,你不是比他更有優越條件嗎?和同學們相比,你的智力并不比他們差呀! 第四,你要懂得“感恩”。“感恩的心,感謝有你,伴我一生,讓我有勇氣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謝命運,花開花落,我一樣會珍惜……”《感恩的心》這首歌讓人懂得了這樣一個道理:沒有陽光,就沒有溫暖;沒有水源,就沒有生命;沒有父母,就沒有我們自己…… 感恩,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而且它更應該成為自己做人的準則。一個人只有懂得了感恩,他的朋友才會越來越多,他今后的人生道路才會越走越寬。你想一想,世上有誰愿意跟忘恩負義的人交朋友?感恩的真諦是報答。也許你的老師、你的朋友、你的父母他們并不期望你的報答,但你必須有一顆感恩的心去報答他們。報答的前提是有能力報答。一個人如果連自己都養活不了,談何報答?所以,你現在的任務,就是刻苦學習,學到真本領,成為對國家、對社會有卓越貢獻的人,等到多年后,當你的老師、當你的朋友、當你的父母談起你時,你成為他們自豪、驕傲的對象時,這就是你對他們的一種很好的報答;當你無比輕松地能為他們做些事時,那是更高層次的報答、那是更高層次的“感恩”。因此,為了感恩,你必須全身心地學習,力爭用優異的成績向他們交出滿意的答卷。
寶貝,爸爸今天就跟你寫到這兒。爸爸囑咐你的這些話,不僅在今天有用,而且到以后也會有用,希望你將它銘刻在心。
最后祝你一切都好。
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