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社會教育是從家庭教育開始的。家庭好比植物的根苗,根苗茁壯才能枝繁葉茂,開花結果。良好的學校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教育基礎上的。”的確,家庭教育是提高全體國民素質的基礎,幫助家長了解孩子生理、心理發展,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和技能,協助學校共同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已成為我們每一個教師迫切的任務。
學校的具體做法是:確定主題,為更好推進家長學校工作的全面開展,有計劃地組織學習,提高家長對子女的管理和教育的素質,確保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家長學校教學活動的幾個主題。
一、法律法規透視 組織家長們認真學習了《未成年人保護法》,有效改變了家長原來心目中的想法:孩子是我生的,想怎樣就怎樣,誰也管不著。通過學習,學員們對自己的孩子從法的角度有了全新的認識,了解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明白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權、發展權、受保護權、參與權,享有受教育權,明白作為家長應該自覺保護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教育和幫助未成年人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增強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增強社會責任感,從而促進他們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走出誤區”的主題學習 針對家長普遍認為的“聰明才能讀好書”的片面觀點,我讓家長學習了《非智力因素更重要》、《不可盲目迷信智商》文章,從而讓家長明白成人成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途徑也是多方面的,讓家長從自己孩子身上發現更多的優點,并注重從更多的方面培養和發展孩子;針對家長中相互比孩子的現象,提出——不要總對孩子說“誰誰比你強”,教給家長“橫比與豎比”的方法,要看到孩子的每一個小的進步,給與肯定和鼓勵。
三、習慣養成 每學年,都要開家長會,發動家長以身作則,率先示范,來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與生活習慣。并在班級開展討論、交流,從實際出發,結合孩子的年齡特點和性格特點,家校結合,按周、按月逐步培養孩子的習慣。通過家校聯系,家長可每天或每周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現。同時做好家訪工作,每學期至少要進行一次普訪,并做好家訪登記。通過家訪告知家長孩子在校表現,尤其是進步之處,了解學生的校內和校外的動態和去向,了解家長的教育態度與方法,并能適時適地提出建議,從而加深了學校與家庭的溝通,促進家長對學校工作的了解和家庭教育環境的改善。
四、“環境與生活” 這是全球關注的熱點問題,自然也應成為家長學校的學習主題。為此,學校通過學校公用郵箱,向家長宣傳環保的重要性、迫切性,讓家長明白,關愛地球、保護環境己刻不容緩,作為家長,有責任、有義務以身作則,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從自己做起,帶動孩子一起加入到環保大軍中去,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改善和優化我們的生存空間。
五、關于“平安與人生”的主題 結合學校的安全教育,和家長們進行交流,使家長們樹立一個信念,要在孩子心中及早播下一顆“平安是金”的種子。在校做到安全行路,按時離校,不隨意出入校門;家庭與校外生活中,做到不玩火、防溺水、能避險、能自救,做到遵守交通規則,遠離毒品,遠離封建迷信,安全交友,綠色上網,營造綠色平安的生活環境。
六、關于“文明言行”的主題教育 開展了“安全在我心,文明在于行”的主題活動,使家長明白,文明的家庭生活,是培養文明接班人的肥沃土壤,家長的一言一行,都對孩子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教子尚須人品高,樹直還需勤培育,孩子的成長,不僅是家庭的事、學校的事,還是全社會的事,只有形成綜合教子的合力效應,才能取得最佳效果。今后還需不斷實踐、探索、研究,相信有廣大家長的全力配合和各部門的大力支持,育人實效將得到進一步提高。我們努力并期待著

篇二:
很多家長在家庭教育時有很多困惑現介紹一些做法供家長參考。
一、保護孩子的自尊心 要給孩子自由的空間,不要在孩子學習的時候監視孩子。給孩子充分的信任,孩子玩的時候不要打擾他,讓他玩盡興,才能學踏實。切忌在孩子玩得正高興時拉他去做作業,而是在他玩累之后告訴他玩耍用去了多少時間,余下的時間如果不夠做完作業,那么就是不睡覺也是應該的。因為每個人都應改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二、培養學習興趣 要求孩子一定要處理當天的知識,要一日工作一日畢,不要盲目復習、預習和開小灶,那樣做往往貪多嚼不爛,只要每天處理好所學知識,就會學習沒有壓力,才有學習興趣。
另外,不要給孩子附加作業,現在孩子厭學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繁重的作業。
三、培養孩子學習的主動性 要讓孩子樹立目標,這樣學起來就有主動性,這目標要孩子自己選,不是我們來定,讓孩子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我們只幫助分析實現目標的方法和途徑,以及當前的措施,最終我們要引到學習上來。讓孩子認識到學習是實現目標的必由之路。
四、培養孩子的感知能力及思維能力 要引導孩子多觀察,教給孩子觀察方法,看問題要全面,教給孩子分析問題的方法。任何時候都不要直接給孩子答案,而是幫他思考,想辦法。
五、反對給孩子檢查作業 要培養孩子認真做作業的習慣,不要讓他把找錯誤的任務交給我們,而自己不用心做作業。我們可以找出錯誤,但不必指出來,而是要讓他自己去發現。
六、讓孩子多讀書 讓他讀自己感興趣的書,不要強迫他讀所謂名著、學習導讀之類。有的家長不讓孩子讀《阿衰》之類的書,真不知道是為什么。
七、有機會多帶孩子出去玩 旅游也是學習的好方法,出門可以讓孩子大開眼界,游覽祖國的大好河山,不僅學到很多文、史、地等知識,也能放松心情。上海科技館很好玩的,可以帶孩子去看看,北京故宮是中國歷史的濃縮,看一看對學歷史很有好處。

篇三:
對于教育孩子,家庭教育同學校教育一樣重要,影響孩子的成長、發展,甚至終生。在教育子女方面,每個家庭都有值得我學習的成功經驗和方法,也許,我的家庭教育方法也有與各位家長分享的地方。
一、培養孩子良好的品格。做人先要有良好的品格,積極、熱情、善良、學會關心他人,尊重他人等。俗語說:“窮養兒,富養女”。現在看來,無論兒女都要富養,這里的富不是財富,而是舍得時間和精力培養孩子的氣質,開闊視野,增加閱歷,增長見識。這樣長大了就不易被各種虛榮所誘惑。所以從小學當別家小孩忙著上各種輔導班時,我從未讓孩子參加,而是讓孩子學習舞蹈和書法,每年利用假期讓孩子去旅游,盡可能讓孩子體驗新鮮事物。只要孩子想做就讓孩子去體驗,哪怕是垃圾食品,比如廉價的辣條、署片等,孩子想吃,也買來嘗嘗,體驗過后就不會好奇,就能控制住自己。家長是孩子第一任老師,孩子的言行往往映射的是父母的生活寫照,想要孩子陽光,自己要先做好榜樣。所以,我約束自己,規范自己的言行。孩子在家盡量取消外事活動來陪孩子,用這樣的“無聲教育”影響孩子。
二、培養孩子自信心。我們很多孩子在學習上缺乏自信心,平時成績不錯,一到考場就發揮失常,為了保護自己的面子,還總是找一些理由。孩子很多成績較好的同學都去了主校,同班同學中連同她只有5人來這里上學,孩子不情愿,整個高一的上學期都郁郁寡歡,孩子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不相信這里老師的教學質量。看著孩子有情緒,我也有些自責。直到看到期末考試成績,孩子的認識才有了徹底的轉
變。期末考試是統考,孩子的成績是年組19名,在主校是70名左右,特別是數學成績竟然能同20多名的同學相比,看到這樣的成績孩子笑了,很有自信,相信了這里的一切,我真的放心了!孩子的自信心來自成績的進步,有進步就會更自信。現在,孩子每天都在信心滿滿中成長。真的感謝全體老師這么用心負責,每天不斷的督促孩子學習,適時的鼓勵。這種用心、努力、付出是任何學校都無法相比的,這是孩子自信的源泉。
三、培養孩子讀書的興趣。好的書籍,它能開啟心智,陶冶人格,塑造靈魂,我們仔細品讀,將是享受不盡的精神盛宴。我喜歡看抗戰和紀實影片,細心的家長就會發現,每次大戰前我軍都要做思想動員,最大限度的動員民眾,讓人心中有種信仰,讓群情激奮,人就可以自主的不顧一切的去做,這就是人的精神起到的作用。還有最近熱播的羋月傳,羋月的睿智,堅韌的性格,政治家的謀略,寬闊的胸襟,都與讀書有關。小時候拜屈原為師,進秦宮后為皇帝整理書籍和奏章,她的諸多優秀品質都是在讀書中錘煉的。在讀書上,我滿足孩子一切愿望,在孩子還小的時候我就堅持給孩子讀故事,孩子大了些,我就與孩子一起讀、一起討論故事情節,再后來孩子自主閱讀,現在,孩子已養成了閱讀的習慣。可以這么說,一個人只讀一天書不會有什么變化,要是連續讀一年書,氣質乃至生活閱歷上會有質的飛躍。讀書是上讓孩子受益終生的習慣。

四、勤與老師溝通。我們很多家長最怕見老師,總感覺見老師沒話說。其實家長要多與老師聯系,了解孩子最近在學校的表現,向老師反映孩子在家的學習狀態,從而知道孩子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回家后就能夠有針對性地教育孩子。此外,還要經常與孩子溝通,從細微處發現孩子的學習狀態,比如有一天孩子中午說今天學地理又找到自信了。我問怎么了?她說今天講的聽明白了。噢,我們就會發現以前學的有很多不明白之處。這樣就能及時的督促她發揮優勢,彌補不足。
其實,在家庭教育上我也有很多感覺力不從心的地方:孩子任性,學習不刻苦,遇事不愿聽取我的意見,還需要學習各位家長的寶貴經驗。孩子是我們每個家庭的希望,雖然我們教育的過程是艱辛的,但結果是豐碩的,為了我們的共同目標,各位家長,我們共同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