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全國婦聯發布的“十三五”家庭教育發展規劃,以及各部委頒發的相關文件,明確了家庭教育的一些基本方針:家庭教育是家長的法定責任;家長在家庭教育中承擔主體作用;家庭教育以提升家長素質為核心、堅持兒童發展為本的方向;重視家風建設,堅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家庭教育;家庭教育要堅持學校、家庭、社會緊密協作的整體格局。所有從事家庭教育指導工作的人,在觀念和意識上要不斷傳播這些理念,并在工作中要掌握家庭教育的具體實施原則。西方很重視政治社會化,我們是共產黨領導的國家,就得培養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政治引領在家庭教育中是非常重要的內容。孩子們生長于開放的中國,他們與外界的接觸比我們想象的多,新時代的家庭教育要有新內容。
在家庭教育中陪伴很重要。陪伴就是喜歡并經常與孩子親近,樂于和孩子一起解決困難。現在父母陪伴缺失嚴重,有些人一味在物質上滿足孩子,但很少陪伴孩子,沒有溝通和引導,孩子容易走上歧途。現在有一個非常突出的問題,家長不太會鼓勵孩子。我們需要以孩子為本的鼓勵,就是依照孩子的程度制訂合理的目標,多鼓勵他為達到目標做的努力。
教孩子干事也是目前家庭教育中非常缺失的。我認為派活也要派事,即給孩子一個崗位。我曾告訴一個學生,讓她3歲的孩子擺筷子。一次我去她家,孩子對我說:“奶奶,我在我們家特別重要,我不擺筷子,他們都沒法吃飯。”在家里給孩子一個崗位,他會考慮我怎么做得更好,這樣能夠讓他會干事、有擔當。
以“孩子的規則”思考問題。所謂孩子的規則,就是不能僅僅用成人的想法來教育孩子,要研究孩子,了解孩子的規則以及他們的變化。
家庭中要有明確的規范可循。一些社區做尋找我們的老家規、老家風的活動,讓孩子們春節去訪問自己的長輩,了解自己的家風、自己家歷史上有名的人物。事實證明,家風、家規是很好的教育元素。
一個家庭不能缺少相親相愛的氛圍,一家人經常要有坐在一起表達愛意、溫暖和支持的時間。比如一周里有幾天有家庭成員之間相互表達溫暖、信任和支持的時間,不用很長,但從日常生活出發表達關切、愛。如果每周家里都有這樣的活動,孩子長大后肯定是溫暖的。
正確的教養方式、做民主型的父母很重要。美國家庭教育專家提出權威型、放任型、溺愛型、民主型這四種類型的教養方式,它適用于世界范圍內各種制度下的家庭。權威型父母,苛求、體罰孩子,孩子長大后膽子小、神經質,但充滿暴力傾向。放任型父母很少管教孩子。很多干部的孩子處于放任狀態。我的一個學生的父親是某省會城市的人大主任,他說:“我是留守兒童。我11歲時父親去援藏,等他回來我都20歲了,這么多年我沒見過他幾回。”有些家長雖然事業成功,但對孩子關愛很少。家長對孩子放任不管,一方面導致孩子任性、無法無天,另一方面他們特別渴望得到情感,依賴性很強,到了青春期,只要有壞的團伙勾引,給他一點兒溫暖就會跟著走。溺愛型父母,實際上就是家里面沒有規則,使得孩子沒有規則意識,到了社會上經常碰壁。民主型父母,給孩子充分表達的權利。在這種民主氛圍下,能培養出有愛心、自尊、自主、自立的人。
我們可以在學校倡導一項活動,把這幾種類型父母的方式和行為表現列出來做成量表,讓每個家庭自評并交流體會,然后制訂建設民主家庭的計劃,父母和孩子共同參與,共同推進。這項活動對家庭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做家庭教育指導工作,首先要有智慧。這是一件有難度的事,因為改變家長的觀念、提高他們的素養并非易事,而且中國家庭受各種社會因素的影響很大,所以要有智慧。同時要有善心,我們做的是造福兒童、造福中華民族、造福國家發展的善事,所以要有一種良善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