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觀花開花落,笑談時代新聲。歡迎【+關注】

今年暑假教育界最大的舉動莫過于“雙減”政策的落地了。
孩子的雙休日怎么安排?網絡游戲會不會因此趁虛而入?一下子所有的學科類培訓班都沒有了,難免讓一些家長覺得無所適從。
校內不斷減負,校外教培逐步退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越加凸顯了。
一個依靠校外培訓來提高學習成績的孩子,是學不會如何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的。“雙減”,其實是培養孩子自主管理能力,養成良好閱讀習慣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好機會。
轉變教育觀念
不少家長緣于“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患上了嚴重的“教育焦慮癥”。被資本裹挾的校外培訓瘋狂擴張,過重的課業負擔給孩子們所帶來的教育問題家長們心照不宣,但誰都不愿意從自己的孩子開始減負。
孩子的全面發展不是靠學科培訓來實現的,考第一名不是孩子活著的全部意義。廣種方可博收,只有用孩子自己確定的能力,方可應對未來的不確定性。
如果真擔心孩子在沒有培訓班的情況下學習落后,家長們不如好好考慮一下如何和孩子一起摸索更適合的學習方法。
相較于學業成績、專業技能,家長更應關注孩子的身心健康,注重孩子的素質提升和全面發展,給孩子多些陽光和愛,勇于接納孩子的平凡,別把孩子當作在朋友面前攀比的工具。
家長們需要來一次教育觀念的新啟蒙,樹立健康的教育理念,走出補課依賴,結合孩子的個人意愿、身體素質、興趣愛好等因素,審慎參加培訓,切勿盲目跟風。
強化自我管理
教育學家朱光潛認為,“有志者事竟成”的“志”須包含有三種意義:第一,要起念頭;第二,要認清目的和達到目的之方法;第三,要抱必達目的之決心。
如果一個孩子自己沒有想成就一番學業的念頭,只是依靠外在的施壓,只能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以消極應付的態度對待學習。
“樹高千尺,營養在根。”家長們應引導孩子懂得下苦功夫、用 “笨辦法”,把基礎打牢,聚沙成塔、積水成淵,最終實現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
想讓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父母首先去做一個什么樣的人。優秀的父母,總是身教重于言教,以自己的模范行動引領孩子成長進步。
“一勤天下無難事。”所有的一鳴驚人,其實都是厚積薄發。家長們應引導孩子勤勤勉勉、腳踏實地、打牢基礎,抱定必達之決心,這才是走向成功的不二法門。
注重完善人格
“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名校學子只是人生的一個標記,健全人格比學歷更重要,學習的目的歸根結底在于“學以成己”。
家長們應引導孩子調整和優化學習和生活結構,不僅掌握書本知識,還能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開闊視野,豐富生活,熱愛勞動,促進全面發展。
有人說:“人性最深切的渴望,是得到別人的尊重。”家長要讓孩子明白,想贏得別人的尊重,自己必須首先學會尊重別人。
與孩子在學業上獲得成功相比,身心健康始終應該被擺在第一位。家長應引導孩子增強抗壓能力,樂于幫助別人,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一些青年有悖公德、甚至有悖人倫的行為一再發生,提醒家長們,人性很復雜,應著力引導孩子做正直和善良的人,一味放縱對孩子的道德引導和教育,只會縱容孩子一步步走向無視道德、無視規則甚至無視法律的萬劫不復境地。
“雙減”,減去的是孩子的負擔,增加的是讓孩子回歸成長天性的機會。家長們應轉變觀念,以積極開放的心態擁抱這場變革,與學校一道,把孩子培養成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