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過來人并不拿自己走過來的路去教育自己的孩子,這些父母們喜歡拿自己從沒有走過的路,憑著自己對于別人成功的想象力,去教育自己的孩子。
觀點一
我以為,父親母親在孩子眼里最好的榜樣是:一個受人尊敬的父親,一個懂生活的母親。
但凡能在孩子眼里留下以上兩種印象的家庭教育,對于一個孩子的成長,絕不會差到哪兒去。
若是把上述兩條反過來,一個受不到人們尊敬的父親,加上一個把生活弄得一團糟的母親,世上沒有比這更糟糕透頂的家庭教育。
注意,以上兩條都與“成功”和“金錢”沒有太大的關系,甚至與文化程度也沒有太大的關系。
國人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重視過孩子的教育,國人也從未像今天這樣,搞砸了自己的家庭教育。
一些父母自己都還沒有找到自身的天賦所在,還迷茫于生命的意義,卻偏偏敢給自己的孩子貼上標簽,設計未來。
不想過多去闡述為什么,每個成年人都有自己的感受,看看自己除去有意識的行為習慣,平時潛意識的言行,哪些是與父母有關聯的,從自身對父母的感受中去領悟,比我用文字去詮釋,有效多了。
我說過,看清楚自己的來路,便能看清楚自己的出路。做孩子的父母,同樣得從自己一路走來,父母對自己真實的影響中去領悟。
特別強調的是,做人父母,一生都在示范這兩個方面的榜樣,影響力絕非只是在孩子的未成年階段。
觀點二
家庭教育是種雙向的教育,父母教育孩子,也通過孩子進行自我教育。
父母教育孩子有一個很好的行為習慣:推遲自己的判斷。成年人往往只有一種“對錯”邏輯,孩子卻擁有更多、更美好、更干凈的邏輯,并不是家長總可以教育孩子,孩子也可以啟迪父母的自我教育。推遲自己的判斷,可以讓“教育”雙向流動起來,大人孩子都受益。
不僅僅是教育孩子,成年人任何時候的“推遲判斷”,都會讓自己變得更智慧。
觀點三
人生的終極目標是成為快樂幸福的人,做父母的應該成為快樂幸福的典范,而非事業成功的典范,沒有比快樂幸福更好的家庭教育。
你身上若沒有時常表現出快樂和幸福的言行習慣,很難說你能培養出快樂和幸福的孩子。
我想對現在的年輕人說:
如果你的父母身上沒有洋溢著幸福,一天愁眉苦臉地覺得自己很不幸,那么別聽他們的關于人生的任何教條,更別讓他們給你的人生指引道路。
如果你的家庭有濃郁的幸福,在人生道路上,你最該崇拜的人,首先就是自己的父母。
觀點四
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幫助一個人步入自我教育。教育是長大,自我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成長。
做人的父母,自己的人生即是最好的教育,追求什么,怎么實現追求;怎么待人待己;怎么對待沖突和情緒;怎么步入中年、老年;怎么活著怎么死去;怎么進行自我的成長和教育……
父母的榜樣,是所有教育方式里最直接有效的捷徑。
觀點五
做父母的步入老年,若是還能夠給步入中年的孩子偶爾指點一下人生中的迷津,孩子還總能得到啟迪和收獲,這樣的父母絕對是值得稱道的。不過,絕大多數人都無法活出這樣的境界,真正睿智的老人是稀世珍品,必須是那些活到年老仍在向生命求索的人。
想想,一個人若是有像老子、莊子、孔子這樣的智者父親,是何等幸福的事。而當代人一步入老年,便不再有人生智慧的增長,也不再具備有指點孩子迷津的底氣,多活幾十年的人生智慧,卻不如自己已到中年的孩子,這算是人生的又一種無奈和可悲。
難道不是三十歲指導十歲,五十歲指導三十歲,七十歲指導五十歲?
可惜,多數人五十歲就無法再更新自己的人生智慧了,拿什么去指導自己的孩子,拿什么去真正傳承智慧。
按理說教育可以避免年輕人再犯我們年輕時犯下的錯誤,但事實上關于這點,人類從古至今也沒有做到過,連我們自己,仍在重復上代人的一些悲劇。似乎上一代人從來沒有告訴我們,他們有過什么錯誤和教訓,從來不告訴孩子們,關于人生最真實的感受,甚至多數父母,對于自己的一生,根本沒有反省和感受。
多數過來人并不拿自己走過來的路去教育自己的孩子,這些父母們喜歡拿自己從沒有走過的路,憑著自己對于別人成功的想象力,去教育自己的孩子。
想想,都說人生是一場悲劇,無不是因為一代又一代人在傳遞著這樣的悲劇。
觀點六
這片土地上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很多父母在孩子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時,都使盡一切手段望子成龍,一旦孩子大學一畢業,就希望孩子有一份安穩的工作,趕緊結婚過安穩的生活,這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是怎么來的呢?說好的望子成龍呢?
觀點七
做父母的,應該認真思考一下,除去金錢之外,自己還有什么是必須要傳給后人的,并且后人擁有之后,非常受用。要說做人的高低層次,恐怕就這一點,也足以說明一個人到底活出了怎樣的層次。
人還是應該去看看除去金錢之外,能夠世代傳承的究竟是些什么,一個人自己不曾擁有,很難說自己的子孫可以擁有。
觀點八
對于人類來說,唯一一項有意義的事業,就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