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的時候,我都是寫關于孩子的學習內容。
為什么呢?
因為我覺得孩子的學習不能落下,需要跟緊。
現在,我發現,家長也需要學習。
或者說家長一直都是需要學習的。
一
在交流群里,我遇到過一位家長,她會把我更新的視頻,先學習一遍,筆記也整理一邊,然后呢?
孩子放學的時候,就開始跟孩子再學習,
孩子哪里不會,她就能輕松地輔導孩子。
自然,孩子什么知識不會,她也一清二楚。
這樣有針對性的輔導孩子,孩子自然學習成績非常好。
家長,能夠跟孩子一起學習,孩子或許不理解,
但是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家長能夠更好地教育孩子。
這樣,在給孩子提建議的時候,
建議更加能夠被孩子所接受,
能讓孩子少走更多的彎路吧!
二
我們常說,家長要和孩子一起學。
于是,就有家長重新把孩子的教材重新學了一遍,
相當于自己又上了一次學;
在上興趣班的時候,家長一起旁聽,幫孩子做筆記,
有了孩子,讓自己琴棋書畫樣樣精通,
那么這真是和孩子一起學習嗎?
今天會寫這篇文章,源于有位家長給孩子報了一個班,
結果興趣班老師布置了作業,孩子仍然不會做,
只好繼續來問我怎么做?
家長有些自責,覺得自己水平有限,沒有辦法輔導孩子,
沒有辦法和孩子一起學習?
殊不知,這位家長已經做得很好了。
知不足然后知困,而后內自省也。
家長給孩子傳遞了一種學習態度,
就是不懂的就要問。
當然,我覺得孩子報了班,不會做布置的內容,
可能家長在選擇的時候也是有問題的。問題在哪兒?
第一,所選課程難度太大,遠超過孩子現有的水平,
所以孩子聽不懂,聽不進;
第二,孩子上課不認真,因為是額外的學習內容,
所以孩子在學習的時候不夠認真,導致沒有學會。
三
家長和孩子學習,究竟學什么東西呢?
第一,尊重知識,尊重老師
能夠獲得“優秀家長”稱號的家長,在尊重知識,尊重老師方面必定是做得很好的。那么,家長為什么要尊重知識,尊重老師呢?
家長是原件,孩子是復印件。
家長尊師重道,孩子也尊師重道,那么孩子在學習的時候必然就會比較認真。學習也是發自內心的,而不是完成任務式的。
尊重老師,如果家長不尊重老師,那么自然而然的,孩子在老師的課堂上就不會認真聽講,自然就學不到什么東西。
第二,學會解決問題
家長和孩子一起學習,究竟是內容重要?形式重要?方法重要?
低年級的自然是要以內容為主,拼音、生字、看圖列式、應用題,光是筆畫順序就夠孩子學很久了,這個時候,家長和孩子共同學習的就是這些很枯燥的內容;
小高年級要注重形式,家長要有自己學習的課程,家長給孩子報了一個班,那么家長也可以給自己報一個班;
青春期要注重方法,家長和孩子可以像朋友一樣探討自己所需要晉升的方面。
孩子需要好的學習態度,好的學習習慣,學會管理時間,學會解決問題。當然,也可以是一些必須的生活技能。
家長和孩子每天都有自己需要解決的問題,遇到難題,不管是家長還是孩子,都是會煩躁、焦慮的。那么如何解決問題,就是家長和孩子需要一起學習的內容。
第三,好奇心
小孩子有好奇心,家長的好奇心呢?
這方面,可能家長反而需要向孩子學習?
學得越多,才知道自己知道的越少。
孩子對世界有著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如果沒有好奇心,那就意味著探索世界的腳步已經停滯不前了。那么,自己的天花板也就到了。
家長和孩子都要時刻保持著好奇心,時刻要探索世界,發現新大陸。
知識是學不完的,我們只能從茫茫的大海中舀起一瓢我們需要的。
家長的閱歷和知識水平,能夠幫助孩子更好地學習知識;
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能力,能夠幫助家長沖破自己的天花板,發現一個新的自己。
當然,家長和孩子一起學習,更加注重的是質量,而不是數量。
除了一二年級,家長輔導孩子的時間不要過長,家長最好也能夠給自己報一些提升技能的課程,讓孩子看到你也是一直在學習,就算不報課程,也要看一些書籍,這樣就能夠起到一個確確實實的榜樣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