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學習時會出現懈怠,不想學習。當我們要求孩子努力學習時,孩子會問“我為什么要努力學習?”遇到這種情況該怎么回答呢?
有家長這樣回答:讀書可以明理,可以使人的視野變得開闊,可以改變人的命運!道理講得很好,但是孩子不明白理、視野開闊、命運背后的真正含義。
也有家長這樣最通俗的回答:努力學習將來考上好初中,再考好高中,最后考上好大學,將來能找一個好工作。這個回答也不足以調動孩子的情緒,為什么要找好工作呢?我現在不是很好么,什么都不缺。
還有家長想讓孩子吃點苦頭,告訴孩子:不努力學習將來就去掃大街、撿垃圾。孩子卻說,媽媽我們去撿垃圾吧,撿來的錢養你。看來,孩子也沒有受到很好的觸動。
好話不能說、壞話說不得,到底怎么讓孩子感受到學習的重要性呢?
看了一本書叫做《不學習行不行?》,以漫畫故事的形式介紹了關于學習的問題,其中一章專門講到“為什么不學習不行”。看完之后很受啟發,這些觸動孩子的方式,才是最好的答案。
有幸成為人類,為快樂生活而學習
孩子喜歡和動物比較,羨慕動物不用學習,吃吃睡睡玩玩就好,想法雖然可笑,但這正是我們勸孩子學習的好機會。
我們可以對比一下動物和人的生活,讓孩子了解本質區別,向往更有品質的生活。比如用螞蟻和人類做對比。
從勞動方面來看,螞蟻為了生存而做有限的工作,人類則是為社會做各種各樣有意義的工作。
從吃飯方面來看,螞蟻為了生存而吃,人類則是為了享受美食。
從居住環境來看,螞蟻只能住在狹窄黑暗的巢穴里,人類則可以為自己創造舒適的環境。
這樣對比來看,螞蟻只是為了活著,而人類則有更多可能,學習會讓我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可以玩樂、可以交流,想擁有怎樣快樂舒適的生活,都可以通過學習去創造。
學習會讓人實現夢想,開啟美好人生
孩子可能認為,職業會遺傳,父母從事什么職業,自己將來也能從事這個職業。孩子真的是太天真了,職業是不能遺傳的,以后想成為什么樣的人,只有努力學習這條路能走。
從另一方面來說,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想成為父母那樣的人,他們都有自己的職業夢想。想成為設計師、糕點師、作家、歌唱家等等五花八門。只要摸清孩子的夢想,就從這方面入手,和孩子交流。
比如孩子想成為一個服裝設計師,需要了解設計的歷史、現在流行的設計、將來設計的需求、面料的質量和價格。這些知識和語文、數學、歷史、化學、美術等等都有關系,孩子在完成學校學習任務的基礎上,還要通過書、網絡來學習,并進行多次實踐,才能實現夢想。
學習能夠滿足好奇心,幫助成長
孩子天生就有好奇心,喜歡問十萬個為什么。植物為什么會生長,汽車為什么會在路上跑,“實驗”這個詞是什么意思。不管是實際物品,還是文學詞匯,孩子都會感到好奇,想一探究竟。
我們不要直接告訴孩子答案,而是用滿足好奇心的方式鼓勵孩子努力學習。告訴孩子,所有問題,都可以在課堂上、在書上、在網絡上找到答案,孩子會發現學習妙不可言。
當孩子了解得越多,好奇心就越強。就像打開了潘多拉的盒子,剎不住車。這個世界上有太多有趣的事情等著去探索,方法就是努力學習。孩子在這個過程中認識更大的世界,不斷成長起來。
學習能讓自己有用,適合社會發展
這個社會并非一成不變,而是在不斷飛速發展中。如果固步自封,認為自己上了幾年學,有些文化,就可以在社會上混了,那肯定不行。
以前通訊落后,人們通過慢悠悠的書信、電報等形式傳遞信息。現在通訊發達,依靠強大的網絡瞬間就能取得聯系。將來可能是人工智能的天下,沒有足夠的知識儲備、沒有強大的思維能力,可能會被機器人取代,自己將一無用處。
將來的競爭更加激烈,不僅要和人一比高下,還要和機器人同臺競爭。不學習就落后,落后就要挨打,沒有生存的空間。只有那些努力學習的人,才更有能力吸收新知識,適應社會發展,讓自己成為有用的人。
上面只是總結了其中幾個方法,還有更多讓孩子感到有趣的方法,用圖文并茂的方式展示給孩子。孩子自己看書更直觀,更能引起思考,從而發自內心地努力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