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常見的家庭教育問題,最主要在這幾大方面出問題,尤其是第4點你一定要看完,渴望成為優秀父母的家長在這里會找到答案,為什么做父母我們一直這么焦慮?

第一:家不和諧,全家相互推卸責任,老公不認可老婆,老婆不認可老公,父母都不認可孩子,都想讓對方發生改變,這是導致家里出問題最大原因,你只要想著去改變離你最親的人,你一定會走向痛苦的深淵,這樣做你能不焦慮嗎?
第二:不懂孩子行為背后的心理,教育其實是一門實踐心理學,孩子咬手指頭,你就不讓他咬,孩子做事情慢拖拉,你就天天催他說他慢,孩子玩手機玩游戲你就天天說他,跟游戲過不去;孩子學習沒動力你就說他未來沒出息、不努力讀書,時間長了只能適得其反,這樣做你能不焦慮嗎?

第三:不重視孩子的習慣培養,天天只盯分數,殊不知孩子晚上22:00前不睡好,第二天能上課專心聽講嗎?聽課效率會高嗎?做作業效率能高嗎?最后放學做作業從下午17:30寫到晚上22:30還沒寫完5個字,這樣做能不影響孩子生活作息、學習方式嗎?這是困擾很多父母的問題?
第四:不懂教育升學體系與人才培養方式,總是希望孩子多考1分,孩子考100分你就會問班上還有幾個人考100分?孩子考99分你就會問還有1分去哪里了,你恨不得希望孩子考1000分,殊不知提前規劃孩子的求學路線,讓孩子知道為什么學習比學什么更重要,給孩子在升學過程中安裝一個科學的學習導航,這是很多父母焦慮的根本。

中國父母起碼有一多半以上都有一個相同的毛病,從開始培養孩子,就是按照自己的標準和想法來。總是拿成績來定義孩子,認為孩子小時候成績不好,長大了也難有出息,小時候成績好,就是長大也有出息,把成績看得太重。從不尊重孩子的意見和想法,不在乎孩子想不想要這樣的生活,孩子完全是活在父母的安排下。
這樣長大的孩子,一般都缺少主見,沒有自己想法,這時候很容易被社會所淘汰,家長看似是在為孩子好,實際上是對孩子是最大耽誤。

成功之路不是只有學習,而且不一定每個孩子都適合學習。家長要善于發現孩子的優勢,從而去加以培養,這樣才更容易讓孩子長大有出息。反之,如果一個孩子只知道學習,學習成績再好有什么用,也不能讓自己獨立生活。家長們要清醒了,不要讓自己的無知毀了孩子。
中國夢想教育思想創立者陳武民老師在家庭教育線下公益課《中國父母力量》課程現場說過:“教育孩子是背后有很多學問的,有些家長為什么累?痛苦失眠?都是因為違背了教育規律!家長應該要根據孩子的年齡階段不同、男女性別不同、成長環境背景不同,因時因材因境施教。

從小引導孩子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是非常重要的,人生就是要做發自內心喜歡與癡迷的事情!從小引導孩子為什么讀書比讀什么書更重要,人生就是要有意義的幸福追求而不是努力地追求幸福!從小引導孩子要多與同學伙伴接觸交往玩是非常重要的,人生就是要交幾個有情有義志同道和的朋友干一件事!”